川觀新聞記者 盧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省委宣傳部、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四川證監局聯合印發《金融支持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與任務是什么?將對金融和文旅行業分別產生什么影響?川觀智庫·金融研究院邀請了專家進行解讀。
政策設計:既“抓大”也“扶新”,聚焦重點項目建設、產業鏈條升級和消費場景創新
從政策背景與總體方向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指導意見》的出臺,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金融在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助力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本次《指導意見》出臺于全省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階段,釋放出兩個值得關注的信號。”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婧認為,“其一,四川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戰略方向,既著眼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強調通過產業鏈協同實現綜合效益的提升;其二,金融的職能正從單純的資金供給,延伸到對重點項目、產業鏈條和消費場景的全方位支持。這一定位的調整意味著,金融不僅要配合產業布局,更要通過制度和產品設計,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不同環節發揮針對性作用。”
《指導意見》就加大文旅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務文旅專業能力、豐富文旅產業信貸產品譜系等提出了明確工作要求。
顧婧表示,結合文件內容,呈現出這樣的工作任務主線:既要“抓大”——保障重點項目提質發展,也要“扶新”——支持新業態和中小主體成長;既關注供給側的資本投入,也重視需求端的消費轉化。“在此基礎上,政策設計圍繞重點項目建設、產業鏈條升級和消費場景創新三個層面協同推進。”
首先,在重點項目方面,政策聚焦標志性文旅資源,著力夯實產業根基,發揮重點項目的帶動作用。《指導意見》特別提到三星堆—金沙、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等世界級文旅新地標。這類項目資金需求較大、帶動效應明顯,是四川文旅品牌的重要載體。金融的著力點在于通過專項貸款、債券和資本市場融資工具,保障地標性項目的持續開發與品質提升。
其次,在產業鏈條方面,政策推動文旅業態從“資源依賴”向“內容驅動”和“科技賦能”延伸。《指導意見》不僅將紅色旅游、康養度假、文博旅游等傳統業態納入支持范圍,也明確把影視動漫、游戲電競、數字創意等新興業態,以及戶外裝備、低空飛行等文旅裝備制造企業列為重點。這表明四川文旅產業正進入價值鏈拓展階段,金融重點在于為創新內容和技術應用提供中長期資本,既保持對傳統優勢文旅板塊的持續投入,又兼顧相關新業態和配套環節的協同發展,體現出“立足存量優勢、延伸增量空間”的整體思路。
再次,在消費場景方面,政策著力通過支付工具和保險產品的創新與推廣,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指導意見》不僅提出要培育消費新動能,如推動文旅主題借記卡、貸記卡與消費券、積分等聯動,還對成都、樂山、甘孜、阿壩等地的夜間文旅、音樂文旅、數字文旅等場景給予重點信貸支持。與此同時,數字人民幣在文旅支付和涉外消費中的推廣,有助于優化游客體驗,提升四川文旅的國際吸引力。保險產品的創新探索,則為文旅經營主體和消費者提供風險保障,增強行業整體的穩定性和韌性。
實施路徑:金融、宣傳、文旅協同推進,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文旅金融生態
《指導意見》對政策實施路徑作了系統部署,明確了落實責任與操作安排:組織保障方面,提出建立宣傳、文旅、金融管理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并要求人民銀行各市(州)分行與地方文旅部門聯動;政策聯動方面,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同時鼓勵地方通過貼息、獎補和風險分擔等措施,形成財政與金融的合力;宣傳與對接方面,通過懇談會、案例發布和產品手冊,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緩解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融資困境。
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組織實施保障,發揮政策聯動合力,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推進金融支持文旅的各項措施落地落細。包括用好用足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養老服務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定期組織金融服務文旅企業懇談對接會,適時發布金融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和產品手冊;推廣“天府文產貸”“天府體育貸”“文創通”等政策性融資產品,擴大政策性工具產品的企業惠及面等。
近年來,四川金融機構圍繞文旅產業發展特點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加大金融投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貸款余額363.5億元,同比增長8.8%;相關鏈主及鏈屬配套企業共獲得銀行貸款支持507億元,同比增長24.4%;支持2家文旅領域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債券138億元。全省已設立文創專營支行、文旅特色支行40余家,推出了“會展貸”“商易貸”“彩燈貸”等多款特色信貸產品。
“從《指導意見》的可預期影響看,短期內,這些舉措有助于紓解文旅企業的融資難題,也促進消費需求逐步回升,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與活力;中期則有望推動文旅、科技、鄉村振興等相關領域協同發展,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長期來看,有助于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文旅金融生態,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的雙向提升,形成兼具文化底蘊和市場競爭力的文旅新格局。”顧婧表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聚焦重點項目建設
消費場景創新
產業鏈條升級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