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琳在成都調研醫共體建設并召開專題會議
持續推動醫共體建設擴面提質增效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享 更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9月9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成都市新津區中醫醫院,了解醫共體服務管理運行、數智賦能醫共體建設等情況。
川觀新聞記者 李淼 攝影 田為
9月9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成都調研醫共體建設運行工作并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聚焦當前民生實事推進和“十五五”發展謀劃,扎實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更好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高品質健康服務需求。
施小琳到成都市新津區中醫醫院、醫共體發展中心,了解醫共體服務管理運行、數智賦能醫共體建設等情況。在隨后召開的專題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匯報全省醫共體建設進展,財政廳、省醫保局和省人大代表、德陽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德陽市委會主委吳泳等發言。施小琳指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推進健康中國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順應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梳理工作重點、明晰發展目標,加強協同聯動、推廣先進經驗,持續推動醫共體建設擴面提質增效,讓群眾少生病、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系統連續、公平可及的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提升獲得感和滿意度。
施小琳強調,要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城鄉一體、鄉村一體的縣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揮區域醫療中心和高能級醫院作用,推動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順暢運行,發展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等,科學高效整合配置各方資源力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全覆蓋。要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大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域醫衛次中心、鄉鎮社區醫衛服務機構等建設,建立醫共體醫療管理、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等中心,實行崗位、人員、財務等八個方面統一管理,持續優化運行機制,推動人員技術梯次下沉,筑牢基層服務網底。要健全優質資源上下貫通激勵機制。加強監測評價和考核管理,加大對基層試點探索、獎補資金等傾斜支持,用好醫保支付“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等改革經驗,建立人員資源科學配置激勵機制,構建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推動地方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病患同心同向,更好促進服務優化提升、運營降本增效。要推動數智賦能醫共體建設。務實管用促進醫療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加強人工智能在輔助診療、健康管理等場景應用,提升基層醫療能級水平;持續完善人口和健康地圖,加快醫療健康信息化平臺建設,推動涉醫數據互聯互通、安全共享,加強診療數據分析,促進醫療資源精準優化配置、服務管理智能高效;通過首臺套等方式,加快移動診療、外骨骼機器人等成果轉化應用。要高質量做好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切實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政府工作舉措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際成效。
副省長楊興平主持會議。省政府黨組成員胡元坤,省人大教科文衛委、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參加。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醫共體改革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老百姓不用擠大醫院就能享受專家服務,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醫保支付改革這個抓手很關鍵!
建議加快推廣"互聯網+醫療"模式,讓偏遠地區群眾也能遠程問診.
建立患者滿意度指標體系
數智賦能炫酷。
移動診療車和外骨骼機器人這些黑科技確實亮眼,但別忘了最基礎的醫療設備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