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評論員 余姝滿
第二屆金熊貓獎“大家一起看電影”展映活動正在熱烈進行。在展映期間,還有一系列配套文旅活動,以“影視+文旅”的創新形式,融合觀影、美食、旅游與惠民福利,串起四川多元的文化場景,帶來新的消費體驗。
2025年以來,文旅市場熱度不減,現象級文旅消費熱點層出不窮。海南文昌追火箭、杭州打卡六小龍,這是“科技+文旅”;《浪浪山小妖怪》參考山西古建群落,帶動當地旅游熱潮,這是“電影+文旅”;年輕人為一場演唱會而奔赴一座城,帶來熱點與流量,這是“演藝+文旅”……文旅玩出“混搭style”,在促消費、擴內需上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凸顯。
文化和旅游產業鏈長、收益面廣,涉及各行各業,已經在傳統“吃、住、行、游、購、娛”基礎上,延展到“商、養、學”等領域。文旅新賽道蓬勃生長,文旅可以“加”百業,百業也可以“加”文旅。聚焦四川,今年6月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并對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進行了部署。
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四川文旅深度融合如何常新?“+”的前后位置之變,對應著文旅產業不同發展路徑和階段,關鍵在于怎么理解這個“+”、怎么實踐這個“+”。
“文旅+”“+文旅”不是簡單做加法,重點在于融合。相比較而言,“文旅+”是以文旅為核心,在百業中延長文旅產業鏈;“+文旅”則更強調其他產業的主導地位,是以百業為基,探索文旅元素融入其他產業、領域的可能性。如果只是形式上的簡單疊加,是推動不了業態創新、轉型升級的。這必須是一場深度融合,拓展增量、激活存量,推動文旅產業突破單一業態、傳統邊界,才能真正帶動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的過程,也是向“新”挖潛的過程。旅游業涉及眾多環節和領域,有助于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一連串相關產業鏈發展。文旅加體育、教育、農業、工業、微短劇……文旅產業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可以鏈接百業。更重要的是,文旅如活水般在百業間自由流淌,成為百業繁榮的源頭活水。比如,當下比較火的“文旅+科技”,峨眉山景區,一款外骨骼登山機器人讓游客直呼有意思,腰部電機控制力度,機械臂助力抬腿,游客登山時可節省約30%體力。再如,“低空+文旅”,“空中看古城”是閬中重點打造的低空文旅新場景;“熊貓飛的”航線是成都市域內首條城市低空觀光線路,游客可乘直升機游覽熊貓基地的標志性建筑和城市地標性建筑……“+”就像新引擎,加出新業態、新場景、新需求,帶動了更多新體驗,激發了更多新消費。
但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供給端方面,四川文旅存在產業鏈條拓展不夠、經營主體活力不足等短板;需求端方面,則存在消費潛力挖掘不深等弱項。如何實現以文旅升級賦能“百業”、以“百業”推動文旅,進而解鎖四川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是一個需要持續探討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