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底伊樂
近日,在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四川能投鼎盛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盛鋰業”)主持完成的《高品質鋰鹽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榮獲2024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殊榮的背后,是這家企業在眉山歷時多年的技術攻堅。鼎盛鋰業不僅攻克了鋰鹽高效提純的技術難題,更在鋰電產業“反內卷”的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條依靠技術創新與人才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技術破局
從“普通洗衣”到“超強配方”
鋰輝石提鋰并非一件新鮮事,但如何提得更純、更高效、更“值錢”,一直是行業亟待破解的難題。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有兩大突破。”企業研發主管張晴介紹,第一項突破是研發了——鋰輝石酸性調漿提鋰、除鉀與鉭鈮回收耦合一體化工藝。
“原來我們是在中性環境中浸出鋰,現在通過技術創新改為酸性環境,并對設備進行耐腐蝕性調整,使鋰能夠更充分地溶解。”她解釋道,“這個過程就像以前用普通洗衣液洗衣,去污力有限,但現在換成了超強配方,把鋰‘洗’得更徹底、更干凈。”
碳酸鋰生產現場。
更妙的是,新工藝還在同一環節中實現了除鉀和回收鉭、鈮等稀有金屬。“這就像東北亂燉,一鍋不只燉一樣菜,還把土豆、豆角、粉條一起燉,最后每樣都好吃,還不串味。”張晴說,這一大突破技術不僅提高了鋰的回收率,更實現了稀有金屬的高值化利用,極大地提升了資源效益。
第二項突破是——研發了管道預混合反應工藝及設備。在傳統工藝中,硫酸鋰與碳酸鈉溶液需分步緩慢添加,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就像洗衣服要先加洗衣液,漂清后再加柔順劑一樣,步驟多且耗時長。”而現在,公司研發的這個設備可實現兩種物料的瞬間均勻混合,“好比我們直接用了二合一洗衣液一樣,一步到位,又快又好。”
張晴介紹,目前該技術和生產線已進入成熟應用和持續優化階段,實現了電池級碳酸鋰的連續、穩定、高效生產。產品已穩定批量供應至下游正極材料廠商,累計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僅鉭、鈮回收這一項創新技術,就為公司帶來了超百萬元的額外營收。
人才破局
95后挑大梁,走“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之路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一支年輕團隊的硬核支撐。
“我們的技術骨干都是自己培養起來的95后。”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為年輕人提供了充分的成長空間和創新氛圍。通過建立選拔-淘汰機制,輔以重點關注、跟蹤培養、待遇優勢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年輕技術人員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
張晴作為一名96年出生的研發主管,正是這家企業大膽用人的鮮活寫照。
“我們就像一張白紙,公司愿意讓我們去畫,也敢于讓我們去畫。”張晴感慨道。與在學校做實驗不同,如今的研發工作更貼近市場和產線。在她看來,實驗室成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量產、能穩定、能產生效益,“一旦生產線出現問題,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到現場解決。”
實驗人員進行分析測試。
早在2016年,當許多企業還對鋰電賽道觀望時,鼎盛鋰業便已布局鋰鹽生產線,“當時年產1萬噸鋰鹽規模在全國已屬領先,盡管如今動輒5、6萬噸的產線層出不窮,但作為行業早起的實踐者,我們走在了前列。”上述負責人說。
近年來,面對鋰電行業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局面下,鼎盛鋰業并未盲目擴張,而是提供了一種新發展思路:不以規模取勝,而以技術立身;不追求盲目擴產,而專注價值提升。
“我們堅持走‘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之路。”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強化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與高校深度合作,繼續擴大鋰鹽產能,以高質量、低成本鋰鹽生產站穩市場。
(受訪者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