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國慶黃金周假期越來越近,大家出行計劃已提上日程。踏上旅程,心向遠方,風景,在路上等你探尋。
有一條路,短短94公里,海拔落差1600米,像一部攤開的立體地理詩卷。
有一條路,將雪山的凜冽、彩林的絢爛、紅石灘的熾烈、河流的奔涌、瀑布的靈動、草甸的柔軟盡數(shù)收攬,密集的景觀、繽紛的色彩,構成了川西最濃縮的“自然博物館”。
有一條路,讓游客“一日閱盡川西色”,用一個月時間才能“戒斷”這場視覺盛宴。
如果這三條路其實是一條路,你會怎么想?它的名字叫理小路,只是一條連接四川省阿壩州理縣和小金縣的三級公路,但從2024年夏天開通后就爆火“封神”。
游客笑稱,“沒有一個相機能帶著電量走出這里。”
一條三級公路,何來如此魅力?
理小路九龍瀑布。 孫詩媛 攝
曾難以抵達的景色,再也藏不住了
從成都,向西遙望就是高大雄闊的邛崍山脈,這是成都平原西北側體量最大、落差最劇烈的山脈。
約2億年前,這里還是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漫長的海洋沉積造就了厚度超5000米的復理石巖系,成為世界最大三疊系復理石沉積區(qū)的重要組成。身處松潘—甘孜造山帶東部的邛崍山脈,受周邊三大板塊南北與東西向的垂直擠壓,發(fā)育出世界罕見的“西康式”褶皺。
理小路上的風景。 姚萍 攝
4000米級的高峰林立、海洋性冰川密集分布,峽谷深邃密集。山之高,溝之深,造就了雄奇景色,但也成為阻隔理縣與小金交流溝通的“天塹”。
理縣,因“石箱子”般的封閉地形得名;小金縣,因境內河流盛產沙金而聞名。過去,從理縣到小金全靠“腳底板”,雇向導、牽馬匹,翻過4000多米的雪山埡口。即便有了公路之后,開車從理縣前往小金縣,也要借道汶川縣經國道350,輾轉映秀、巴朗山,或由馬爾康市經省道217線繞行鷓鴣山、夢筆山。沿途美景如同散落的珍珠,被群山隔絕成“孤品”。
理小路上的風景。 姚萍 攝
一個瘋狂的想法,早在10多年前就在醞釀——鑿穿邛崍山脈“心臟”。這就是理小路上邛崍山隧道的由來。
這條隧道全長7公里,選線平均海拔3800米,遭遇到堪稱“地質博物館”式的施工難題:隧道穿越段山體整體海拔4600米以上,地表常年積雪,洞頂海子發(fā)育,它要穿越斷裂帶、瓦斯帶、突涌水帶、巖爆帶等多重風險區(qū),最大埋深達1082米。安全管控的高壓、環(huán)保標準的嚴苛、技術工藝的復雜,讓每一米掘進都充滿挑戰(zhàn)。
從啟動可行性研究算起,理小路從設計到建成整整跨越了11年——對于一條三級公路而言,這樣的周期堪稱“超長待機”。原因A面是施工難度,B面是生態(tài)保護。
四川省公路設計院高級工程師、理小路項目設計負責人鄭百錄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理小路沿線密集的生態(tài)敏感區(qū),倒逼設計融入了諸多“生態(tài)巧思”,比如大熊貓通道,通過科學設計通道寬度、邊坡生態(tài)等方式,這條路在“連接”人類的同時,也不影響野生動物的通行自由。又比如為保護杉樹改線,前后調整改動設計數(shù)十次。
2023年6月,全長7公里的邛崍山隧道終于貫通,以洞穿方式“破壁”邛崍山脈“天然屏障”的硬核阻力, 將理縣翻越邛崍山脈到小金的車程縮短至1.5小時,曾經的“隔山相望”變成了“相伴同行”。
那些曾難以抵達的景色,再也藏不住了!
理小路的開通,也打通了一條從成都出發(fā)500多公里的短途旅游環(huán)線,囊括眾多“頂流”景區(qū)和小眾景點。從成都順時針方向出發(fā),會經過世界“最佳旅游鄉(xiāng)村”桃坪羌寨、以紅葉等著稱的米亞羅風景區(qū)、畢棚溝、紅石灘等理小路沿線小眾景區(qū)、四姑娘山景區(qū)、巴朗山、鄧生溝、神樹坪熊貓基地、都江堰等地,感受從成都平原到邛崍山系巨大的地形落差和不同的自然景觀。
這條路穿行高密度極致景觀
1925年,美籍奧地利裔探險家、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從成都出發(fā),開啟他在甘肅省甘南州科考之行。
在那里,他感嘆道,“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它將會成為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和所有觀光者的勝地。”
洛克曾走過的科考之路留存下來,成為今天風景如畫的景觀公路——100公里的洛克之路,號稱中國最美的100公里。在那里——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理分野造就森林、草原、峽谷、瀑布、雪山等密布的景觀。
假如百年前的洛克穿越到現(xiàn)在,來到理小路,或許也會發(fā)出類似景觀“天花板”的驚嘆,美得一跳又一跳。
理小路上的主要網紅景點。
理小路藏著極致的景觀密度,不到100公里的路程,從海拔2000米躍升至3600米。雪山的巍峨、森林的蒼翠、冰川的凜冽、草甸的柔軟、峽谷的深邃在此密集交織,每一次轉彎都可能遇見截然不同的風光。
這條路不僅串聯(lián)起米亞羅、畢棚溝、四姑娘山等“頂流”景區(qū),還將涼臺溝、結斯冰川、大二普等曾經“養(yǎng)在深閨”的秘境一一喚醒,讓“快進式抵達、慢游式體驗”成為可能。
理小路沿途風光。 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比如與畢棚溝一山之隔的姊妹溝——涼臺溝,是理縣樸頭鎮(zhèn)梭羅溝的支溝,溝口海拔2500米左右,全長16公里。除了雪山、森林、草甸、溪流、瀑布,規(guī)模宏大的紅石灘值得一提,它是除了四川甘孜州海螺溝紅石灘之外中國第二大紅石灘。紅石灘的石頭并非天生紅色,而是其表面常常生長一種紅色的約利橘色藻,當漂礫物大片分布,將河谷染成紅色,在山谷里綿延一兩公里非常壯觀。
紅石灘。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紅石灘。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二普意味“大山的盡頭”,原始森林、河谷溪流、高山草甸與牧場,景色層次極為豐富。放慢車速,搖下車窗,讓夾雜青草香氣的山風拂過面頰。遠方,青青草地猶如地毯,野花點綴色彩斑斕,溪流潺潺清澈透明。
大二普。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攝
“進入這里,就開啟‘朋友圈’攝影大賽。”這是游客對理小路最真實的贊美。在這里,每一次轉彎都是驚喜,每一次停車都是“大片”。
理小路沿途風光。 理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條路穿連區(qū)域發(fā)展超級“IP”
散落的珍珠再璀璨,沒有絲線串聯(lián)也難成瑰寶;單點的景區(qū)再熱門,缺乏紐帶銜接也難釋放全域活力。
理小路的意義,不僅是“修路串景”的基礎功能——它是當?shù)仄平馕穆谩霸旅餍窍 崩Ь帧崿F(xiàn)“星漢燦爛”全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支點,更是一條讓風景“變現(xiàn)”、讓群眾增收的致富之路,穿連承載區(qū)域長期發(fā)展的“超級IP”。
理小路。C視覺 廖志全 攝
從理縣到小金,這一路文旅名片響當當,四姑娘山、畢棚溝、米亞羅等“頂流”景區(qū)“一枝獨秀”既是特色,也暴露了短板:優(yōu)質資源分散、景點連接不暢,游客“東奔西跑”才能體驗多元風光,巨大客流難以轉化為全域經濟活力,沿線村落藏著優(yōu)質的農特產品、獨特的民俗文化,卻因“出行難”始終“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云端的公路。川觀新聞記者 韋維 攝
阿壩州明確了2030年“初步建成國際生態(tài)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而核心路徑之一,便是以交通為紐帶串聯(lián)分散資源,推動文旅從“單點競爭”轉向“系統(tǒng)協(xié)同、區(qū)域共贏”。在阿壩州“自駕之州”建設藍圖中,理小路更被賦予特殊使命——打造世界級旅游風景道。
雖然理小路已串聯(lián)起畢棚溝與四姑娘山兩大“頂流”景區(qū),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景通道”,但距離“世界級”標準仍有差距。
為此,當?shù)卣ρa短板、優(yōu)服務:今年8月召開的理小路沿線公服建設專題會議提到,要將非遺、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景觀打造,科學布局停車場、充電樁、旅游廁所等配套設施,以及探索“零碳公路”建設。
理小路。 C視覺李志強 攝
這一系列舉措,正是要讓理小路不僅“能走”,更“好走”“好玩”,從單純的交通線升級為“文旅+百業(yè)”的復合型經濟帶,從拼單點到拼系統(tǒng)協(xié)同、拼區(qū)域共贏,讓分散資源產生化學反應。
4月的理小路,路邊積雪尚未融化。川觀新聞記者 華小峰 攝
路的終極價值,不僅是“抵達”,而是讓沿線“生長”出產業(yè)與更多價值。
理小路秋色漸濃,雪山、彩林、溪流構成了一幅絕美秋景圖。 C視覺 韋洪濤 攝(資料圖片)
理小路的貫通,讓曾經被群山阻隔的村落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在小金縣結斯鄉(xiāng)木洛村,這個132戶村民散居在海拔2900米山坳的村落,曾因“出行難、環(huán)境差”與發(fā)展機遇失之交臂。
11月的理小路,風景如畫。 川觀新聞記者 韋維 攝
如今,村里挖掘本土唐卡畫師資源,打造起唐卡研學項目,遠道而來的游客在這里體驗從調制顏料到描金開眼的唐卡完整創(chuàng)作;不遠處的向花村(別斯?jié)M藏寨),則以嘉絨藏族民居為特色,投入千萬余元完善旅游設施,“彌山上·云境民宿”等特色住宿應運而生,讓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藏寨風情。
這條路,早已不是簡單的交通載體,更是一個帶動農旅、民宿、文創(chuàng)等多產業(yè)聯(lián)動的“引擎”,是承載區(qū)域長期發(fā)展的“品牌IP”。
從游客畫像來看,理小路的“吸引力密碼”同樣清晰:“成都一日可往返”“自駕天堂”“彩林雪山”等標簽精準擊中市場需求。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理小路吸引的客群以25—35歲青年(占比50%)、35—45歲家庭(占比30%)為主,攝影愛好者、社交媒體追隨者、親子游客成為主力軍。這既反映出理小路對新興旅游需求的適配性,也為沿線產業(yè)精準定位提供了方向。
有人說,“理小路”的“理”,是“人間理想”的理——它不僅將雪山、彩林等“詩與遠方”奉于游客眼前,更以一條路的力量,讓深山里的村落有了產業(yè),讓村民的生活有了新的故事。如今,“理小路2.0版”的升級建設正在推進,這條短短94公里的公路,正以“串珠成線、連線成面”的邏輯,讓流量外溢,帶動沿線農旅、民宿落地。
理小路的爆火,從來不是偶然。它是11年的攻堅克難,是尊重自然的生態(tài)樣本,更是串聯(lián)美景與民生的“幸福線”。當車輪駛過邛崍山隧道,窗外的雪山與彩林飛速后退時,人們看見的不僅是一條公路,還有人類與自然對話——而這份“美好”,本就自帶流量。
閱讀更多:
策劃:賴永強 張守帥
統(tǒng)籌:王代林 劉莉 張運驕
作者:王若曄
視頻:王晉朝 韋維
海報:汪銀
圖片:C視覺、理縣縣委宣傳部、華小峰、王攀、韋維、孫詩媛、李志強、李婷、趙榮昌等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
找點時間 找點空閑 帶上妻小 一起去看看 拍拍照片 吃吃美食 再爬爬山啊
四川人沒有去過理小路是遺憾,中國人沒去過理小路是遺憾,準備行囊,國慶長假,走起!
哈哈,最高級別的贊譽和“凡爾賽”!簡直是所有走過理小路(理縣-小金縣)的旅人發(fā)自肺腑的共鳴!完美的川西自駕預告片!祝您在路上“電量耗盡”,收獲滿心歡喜!
這么美的景致,怎能不親自去看看?自己看到的才是獨一無二的風景啊!
理小路的“理”,是人間理想,是詩與遠方!理小路的“小”,是風景這邊獨好,是一覽眾山小!踏上理小路,與美好相遇!
電到用時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