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減負提質增效
創新統計“一鍵報表”改革
浙江嘉興落實國家“推進智慧統計建設,完善統計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統計現代化改革部署要求,聚焦因報表多、指標繁造成的企業編報負擔重,因數據易被干擾、人為差錯易發造成的監管難度大,因數據時效性差、應用價值低造成的輔助決策薄弱等問題,通過數字賦能、流程重塑,創新企業統計“一鍵報表”模式,實現數據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一鍵報表”改革由嘉興桐鄉市首創,已在浙江迭代運用超3年,11個地市90個區縣實現全覆蓋,企業報表用時壓縮90%以上,準確率有效提升。
統計“一鍵報表”平臺系統功能架構圖
一、流程再造,構建業務和數據雙鏈協同
(一)全口徑歸集。精準適配企業資源計劃(ERP)、財務、產銷等各類系統及不同版本、不同業務處理方式,可全量歸集工業、服務業等12個專業219張報表。構建各項指標對應的取數標準體系,明確統計指標范圍、口徑、頻率及計算方法,實現企業基礎數據自動匯聚。
(二)標準化生成。將22個高頻統計報表制度固化為系統程序,嚴格執行同一標準、同一邏輯、同一流程,構建規范生產、安全傳輸、實時校驗的質量監控體系,杜絕人工差錯,防范人為干擾,提升數據質量。
統計“一鍵報表”平臺業務流程圖
(三)自動化報送。創新“模板導入”、“接口推送”雙通道,統一企業報送門戶,明確傳輸協議和標準,實現統計報表自動匯集、規范生成、一鍵報送,無縫對接統計云聯網直報平臺浙江采集節點。以嘉興某龍頭企業為例:下屬法人單位35家,涉及6個專業,每家每月需報送2—4張報表,僅一家公司的產值報表,每月需對200余個產品、2000余份發票進行人工計算,強度大、易差錯。應用“一鍵報表”接口模式后,統計人員39名、人均1天的工作量精簡至只需1名統計人員、5分鐘,準確率100%。
二、體系重構,提升監管和保障雙重質效
(一)創新兩項技術,實現智能高效。創新“多源異構數據智能映射技術”,有效兼容適配各類數源系統。創新“指標血緣溯源技術”,有效追蹤記錄數據指標從生成到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形成“企業‘一鍵’報表數字化臺賬系統”軟件著作權,并取得“一種基于大數據生成報表的數據映射方法及系統”、“一種報表數據采集方法及系統”等4件發明專利。
(二)制定三大標準,確保系統規范。建立數據、指標、接口三項標準體系,明確原始數據定義和管理規則,統一基礎指標和過程指標來源和口徑,規范信息傳輸協議和交互規則,為平臺規范化運行提供制度保障。《企業基礎指標清單》、《數據接口標準》等12項規范納入浙江省統計數字化改革標準體系。
(三)強化四重防護,構建安全屏障。基于國產硬件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全棧自主研發,建立超文本傳輸安全協議(HTTPS)安全連接、SM4分組密碼算法等“四重”安全保障,確保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傳輸和應用全過程安全可靠。
統計“一鍵報表”平臺標準規范及安全架構示意圖
三、價值躍遷,驅動治理和運用雙向變革
(一)數據反哺賦能。構建多維立體“企業畫像”,動態分析產值、營收、利潤等關鍵指標,為企業優化生產經營、產業布局提供支持。搭建產業鏈速查模塊,歸集供需信息,助企強鏈延鏈。提供政策直達增值服務,讓企業更加便捷知曉政策、享受紅利,累計推送涉企政策2.16萬份。
(二)智慧統計賦力。構建統計人員管理模塊,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將“四上”企業、鄉(鎮、街道)、村(社區)統計人員全量納入,有效夯實統計基層基礎。構建電子統計臺賬,確保源頭可溯、數據可查,為實現即時統計提供了基礎底座。
(三)政府決策賦效。構建產業、行業、規模、效益等各類分析模型,形成區域經濟全景畫像,為政府快速獲取經濟運行狀況、及時調整和優化相關政策提供支撐,確保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變“經驗決策”為“數智決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