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日本首相的位子難坐穩,今天一看,法國總理的位子更燙手,不到兩年下臺了4個。
博爾內(左)、阿塔爾(中)和巴尼耶(右)資料圖 圖據央視新聞
2024年1月,法國第二位女總理博爾內宣布辭職;2024年7月,法國最年輕的總理阿塔爾宣布辭職;2024年12月,法國最年長的總理巴尼耶宣布辭職;這一次,輪到了才干了9個多月的貝魯下臺。
2025年9月8日,法國總理貝魯在位于巴黎的國民議會內發表演講。新華社 發
當地時間9月8日,法國總理貝魯在不信任投票中失敗,將于9日向法國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而這次的不信任投票,發起人不是別人,就是貝魯自己。明知道議會中自己沒有多數支持,仍然選擇“賭一把”,媒體稱貝魯是在“政治自殺”,他為什么這樣做?
直接原因:預算“工具人”放手一搏
貝魯的總理生涯,堪稱預算“工具人”。2024年12月他上任后,就接下了上任總理巴尼耶留下的燙手山芋——2025年財政預算案,這是他的主要任務。貝魯“左右周旋”,總算在今年2月,動用憲法相關條款,不經國民議會投票,強行通過了2025年國家財政預算案草案。
現在又輪到了2026年預算,今年7月,貝魯公布了法國2026年預算計劃。因為法國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政府希望削減支出和增稅,還打算裁撤兩個公共假期。這個計劃遭到強烈反對,法國多個工會、協會及左翼政黨已經打算9月10日發起全國性抗議。
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總理貝魯8月25日宣布將向國民議會請求舉行信任投票。圖據央視新聞
因為工作不好開展,貝魯把信任投票和預算案捆綁在一起,主動提出進行信任投票。要是投票通過,政府可以繼續執政,預算問題可能也就解決了。要是沒通過,法國總理將立即遞交辭呈,貝魯也就不干了。
貝魯選擇放手一搏,分析認為,第一個原因就是他本人想通過暴露政治分歧,一方面期望大家能夠理解他削減支出的苦心,另一方面想把預算案得不到通過或導致法國經濟社會出現更大問題的責任歸咎于反對黨。
間接原因:馬克龍“豪賭”失敗
貝魯“政治自殺”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馬克龍也“賭”輸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新華社發(弗蘭克·博阿姆 攝)
去年,馬克龍突然宣布解散議會提前大選,想聯合其他黨派共同阻擊極右翼。結果,選出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最分裂的國民議會”,左、中、右三派三足鼎立,沒有一個贏得半數以上席位。再加上彼此的政治主張相差甚遠,幾乎無法運作。雄心勃勃的馬克龍成為了一只政治“跛腳鴨”,處處受到掣肘。
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下,總統位于中心位置,總理很多時候更像總統的“大管家”,總統都受限,更何況“大管家”。這就是法國總理如走馬燈般頻繁更換的主要原因。
媒體之前說貝魯上任8個多月,就經歷了8次不信任動議,再加上這一次,可以說是月月“闖關”。下一個又選誰來“闖關”,留給馬克龍的時間不多了。
深層原因:法國政經陷入惡性循環
自1974年以來,法國的預算一直沒有實現平衡,國家財政問題每況愈下。債務占GDP的比率現在是歐洲第三高,僅優于希臘和意大利,而且法國每年用來償還債務的金額已經超過了國防或教育的開支。
法國巴黎總統府愛麗舍宮(2022年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貝魯認為,法國經濟面臨困境,政府已經把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1%下調至0.9%,這種背景之下,希望大家能夠接受削減支出的預算計劃。但是,事與愿違。
一切僵局的根源,也就是貝魯選擇“政治自殺”的第三個原因,在于法國政經陷入惡性循環。如今,辭職下臺的貝魯,又像他的上任一樣,把困境留給了下一任總理,馬克龍可能也要遭“逼宮”。
有句話叫“法國一打噴嚏,歐洲就感冒”,如果法國沒有一個穩定的政府,歐盟的前景也必將受到負面影響。
川觀新聞記者張煉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時報、工人日報、長安街知事等
主播:錢虹辰
文案:張煉
編輯:曾東平
攝像:周芷冰
制作:趙丹
美術:沈曉穎
校對:李祺
審核:鐘莉 劉若辰
川觀新聞出品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法總理的位子不是燙手,是燙屁股??坐不了多久……浪漫的國經濟也不景氣?…????
法國政局不穩,總理輪換頻繁!
一個總統制的國家,總理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高級打工仔。
經濟下行壓力!
持續關注
經濟壓力太大,中國唯獨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