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智庫研究員 徐也晴
數據的價值在于共享流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始終是制約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關鍵挑戰。為破解這些難題,國家層面正積極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
可信數據空間,是一類全新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重在實現數據資源的規模化流通、共享利用,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比如,在可信數據空間內,原始數據可經加工處理,形成面向場景的數據產品或服務,從而在不直接交換原始數據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的合規釋放與利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此前提到,可信數據空間主要解決了數據供給意愿不足、數據流通效率不高、數據開發利用深度不夠等問題。
自去年國家數據局發布《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以來,該領域關注度持續提升。2025年7月,國家局公布首批63個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涵蓋13個城市、22個行業和28家企業。
近日,由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指導,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聯盟發布《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可信數據空間正從概念驗證邁入實踐落地的新階段。但整體而言,可信數據空間仍處于發展初期,試點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著三方面挑戰。
一是市場化長效運營機制尚未健全。《報告》顯示,有38.9%的試點企業認為目前生態協作機制不健全、收益分配機制不完備、投入成本與效益存在失衡等問題仍然存在,導致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動力不足。
二是數據共享障礙尚未完全突破。有34%的試點企業將“數據資源獲取難”列為首要挑戰,其主要原因來自數據責權不清、標準不統一、隱私保護難題等。雖然試點企業吸引了相關主體共享數據,但在哪些領域、哪些場景可以挖掘出高質量數據,如何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數據資源的持續供給等問題仍有待破解。
三是互聯互通仍面臨規則與技術瓶頸。雖然絕大部分試點企業均存在互聯互通的意愿和需求,但有27.1%的試點企業反映互聯互通解決方案尚不完善,影響數據空間之間協同,限制更大范圍數據價值的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認為,未來五年在規則與技術的雙重保障下,可信數據空間將加速成為激活產業數據資源、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特別是在醫療健康、金融服務、交通物流等數據資源利用較好的領域,預計將有70%以上的非敏感數據資源接入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更大范圍流通利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數據安全還是很重要的,可以關注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