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長江海事局獲悉,截至目前,長江干線四川至安徽段建成投運新能源船舶132艘,預計2025年轄區船廠擬建成新能源船舶406艘,未來五年新增建造意向966艘,其中LNG船舶占比75%,電動力船占20%,甲醇動力船占5%。長江干線新能源船舶發展呈現“井噴”趨勢,長江綠色航運時代加速到來。
“長江航運綠色轉型步伐加快,新能源船舶已涵蓋鋰電池、綠色甲醇、混合動力等多種動力類型?!遍L江海事局船舶管理處處長康葉三告訴記者。新能源船舶快速增長的背后,既是國家“雙碳”目標和“以舊換新”政策的強力推動,也是航運業綠色發展的內在需求。
據悉,為護航新能源船舶安全發展,長江海事部門從船舶檢驗、現場監督到船員培訓等方面多維發力,構建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
在建造質量監管方面,長江海事局參與編寫、起草了新能源(LNG燃料)船舶建造檢驗和監督工作指南,為船舶建造提供技術標準。在現場安全監管方面,制定出臺了電池動力船舶現場檢查指南,并起草了LNG、甲醇燃料船舶現場檢查指南,確保監管有據可依。
隨著新能源船舶迅猛發展,船員短缺問題逐漸凸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掌握新能源船舶技能的船員缺口超2萬人。針對船員對新能源船舶“不會開、不會管”的難題,長江海事部門牽頭修訂《內河船舶船員特殊培訓合格證簽發管理辦法》,增加內河新能源船舶船員相關內容,并編制內河新能源船舶船員培訓大綱。
同時,長江海事部門于7月1日在武漢正式運行長江干線首個新能源船舶聯合培訓基地,打造“理論教學—模擬實訓—實船操作—就業服務”于一體的全鏈條培養體系,年培訓能力可達2000人次。
“這個基地最大的特色是‘訂單式培養’,培訓學員‘入學即入職’?!遍L江海事局船員管理處處長林承志表示,“我們與長航集團、國能武漢航運公司等航運企業簽訂‘定向委培協議’,根據企業新能源船舶保有量、新增訂單及技術類型,設定培養規模與課程側重,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
此外,海事部門還組織設立LNG、甲醇、氫燃料和電池動力四類新能源船舶“見習點”,破解船員實操經驗不足的問題;引入智慧教室、VR虛擬仿真系統等實訓設備,實現理論教學與實景操作無縫銜接,培訓效率提升60%。
來源:中國水運網
作者:全媒記者 張亞蓓 通訊員 程杰 鄒瑜 曾希 郭金梁
責編:楊瑾
審核:甘琛
重點推薦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