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道
2025年9月4日清晨,晨曦微露,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禾尼鄉,58歲的草原管護員高絨鄧珠已開始忙碌。有著近30年經驗的他,像往常一樣召集洛絨降措、降央卓批、昂旺尼扎等隊員,矯健翻身上馬,奔向毛埡大草原禾尼鄉片區。馬蹄聲在川西高原山谷間回響,成為這片凈土最美的晨曲。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毛埡大草原禾尼鄉片區,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的草原管護員正在草原上巡護。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毛埡大草原禾尼鄉片區,草原管護員正在草原上巡護。
理塘縣平均海拔超4000米,被譽為“天空之城”。這里的草原管護員常年穿梭于林區腹地,沿蜿蜒山路巡護,目光如炬守護一草一木,騎馬巡山的身影已成為高原上動人的風景。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毛埡大草原禾尼鄉片區,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的草原管護員正在草原上巡護。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毛埡大草原禾尼鄉片區,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的草原管護員正在草原上巡護。
“我干了快30年,這些綠色是我們牧民的根,更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容不得一點閃失。”高絨鄧珠說。每天天剛亮,管護員們便攜帶水壺與防火工具出發巡山:夏季嚴防違規用火,連游客丟棄的煙頭都需第一時間清理;冬季草枯后防火壓力陡增,需沿責任區反復排查,遇到牧民取暖的火堆,總要再三叮囑“務必澆透再離開”。有時一趟巡護要走十幾公里,遇上暴雪便深一腳淺一腳,回到家時褲腿與鞋子早已凍成冰殼。盡管環境艱苦、騎行疲憊,隊員們卻無一人抱怨——對家鄉與生態的責任,早已深植于心。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奔戈鄉扎呷村沙治理區,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組織施工人員開挖溝渠。
2025年9月4日,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工作人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鋪設水管。
自2011年起,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機制,采用“縣定職責、鄉聘村用”管理模式,在全縣149個行政村、6個社區設立草原管護員崗位。隊伍從最初213人擴展至2279人,實現了從“草原放牧人”到“草原守護人”的身份轉變。管護員們不僅通過崗位補貼實現增收,更承擔起15萬余畝草原、近7萬畝森林的管護重任。
2025年9月4日,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工作人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鋪設水管。
2025年9月4日,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工作人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鋪設水管。
毛埡大草原是理塘草原的核心區域,素有“天然牧場”之稱。這里山路崎嶇,機動車巡護存在盲區,人力巡查效率亦有限,“馬背巡護”恰好彌補這些短板,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全域覆蓋,大幅提升巡護效率。此外,管護員們還承擔防火宣傳職責,走村入戶用樸實語言講解防火重要性,引導牧民與游客文明祭祀、安全用火。
2025年9月4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通過無人機查看草原生態情況。
2025年9月4日,在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奔戈鄉扎呷村沙治理區,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設立的擋沙墻。
理塘縣林草局副局長孫成偉表示:“馬背巡護隊是理塘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重要創新。管護員們憑借對家鄉的熟悉度與馬匹的機動性,顯著擴大巡查范圍、提升巡查效率,為生態安全筑牢防線。”近年來,理塘縣持續推進草原資源網格化管理,科學劃分660個網格,每格配置2-3名管護員,構建起“人在網格巡、事在網格辦”的生態管護新格局。
生態優勢正持續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去年,理塘縣依托毛埡大草原等生態資源,年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全縣森林覆蓋率恢復至53.43%,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5.5%,生態旅游與綠色產業占GDP比重超30%。綠水青山,已成為理塘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堅實根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