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桃李面包一則電梯廣告文案引發爭議。社交平臺上流傳的圖片顯示,桃李蛋月燒產品的廣告語寫道:“有人說五仁不好吃,我們認為:那是因為你還年輕,還沒飽嘗過生活的毒打。”
這遭到網友的質疑:“買月餅為何要遭受生活的毒打?”
9月4日,桃李面包相關負責人表示,涉事廣告畫面在上線一天后已下架,他們對此表示歉意,并將進一步完善審核機制,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9月5日,桃李面包在社交平臺發文道歉稱:“我們文案翻車了,全是領導的責任!確實是領導拍的板,這個鍋只能他來背。在此鞠躬道歉,他現在正在接受現實毒打。從今天起!!后續宣發正式由我們年輕人接管,批評我們都接受,反思也在進行中,態度端正,挨打立正。”
桃李面包的廣告翻車并非偶然,恐怕只是當前快消品行業營銷焦慮集中爆發的個案體現。將五仁月餅口感與人生苦難強行捆綁的創意,暴露出企業為博眼球不惜消費社會情緒的短視心態。
這種把產品缺陷美化為人生閱歷不足的詭辯邏輯,本質上是對消費者智商的侮辱:難道只有歷經滄桑才配品嘗傳統美味?這種詭辯所折射的價值觀,顯然已與當代年輕人追求輕松愉悅的消費理念背道而馳。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營銷話術正在形成新型消費PUA:通過否定消費者當下的真實體驗,來塑造所謂的優越感。
但正如網友的集體反嗆所示,在信息透明的社交媒體時代,任何試圖用苦難敘事綁架消費選擇的行為,終將遭遇輿論的猛烈反噬。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 鄧力 審核 蔣波 陳潔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