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文/圖
“市場需求大,我們的黑豬根本不夠賣!”8月下旬,全國地方黑豬高質量發展論壇期間,省內黑豬龍頭企業負責人吐槽“幸福的煩惱”。論壇前半個月,鐵騎力士完成新基地選址擴大黑豬產能。論壇前3天,高金實業新修的年出欄3.4萬頭黑豬養殖場正式運行。論壇期間,四川黑豬產業聯盟新增8家會員企業。當前,四川黑豬正成為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協會等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行業普遍感受是:四川黑豬產業風口來了。
四川老百姓有著悠久的黑豬飼養傳統,“黑毛豬兒家家有”便是真實寫照。近年來,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緊密攜手,在育種攻關、抱團發展、市場開拓等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同時也存在生產成本高、品牌影響弱等挑戰。在機遇與挑戰面前,要從西南一隅邁向全國市場,四川黑豬如何“突圍”?近日,記者采訪了科研專家、企業代表、協會負責人等,傾聽他們的“金點子”。
聯盟,抱團取暖
四川黑豬產業聯盟2025年會現場。
今年8月,川港投(重慶)等企業有了新身份:四川黑豬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目前,聯盟會員企業已達36家。“基本涵蓋了從養殖端到銷售端的頭部企業,助力黑豬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四川黑豬產業聯盟2025年輪值會長、四川現代種業集團副總經理熊浩山說。
四川黑豬資源豐富,擁有內江豬等7個地方豬種資源,川藏黑豬等3個培育品種,黑豬企業眾多。如何有效整合力量、釋放資源潛力?去年,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牽頭組建了四川黑豬產業聯盟。四川省畜牧業協會會長朱慶告訴記者,希望借助產業聯盟這個橋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四川恒通動保董事長郭亮認為,產業聯盟還可以幫助有效應對“豬周期”,提升增強抗風險能力,營造健康的產業發展生態。
高金實業的黑豬核心繁育場。高金實業供圖
2025年會上,鐵騎力士與高金實業兩龍頭的合作模式,被大家頻頻提及。“鐵騎力士在育種、養殖等領域走在前列,我們在屠宰、營銷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高金實業黑豬事業部總經理楊永軍說,兩家企業積極攜手、抱團闖市場,實現了雙贏。在鐵騎力士豬業事業部總裁崔喜忠看來,兩家企業的摸索為同行提供了借鑒,企業應做自身最擅長的事,避免浪費資源、陷入同質化競爭。
四川黑豬,要從大西南出川、走向全國市場,更需借助產業聯盟將松散企業擰成一股繩。熊浩山表示,今年,四川黑豬產業聯盟將聚焦一個“實”字,推動會員企業在降本增效、制定標準、培育市場等領域實現高效溝通,共迎新挑戰、共享新機遇。
標準,分級市場
論壇現場,專家、企業代表為四川黑豬出謀劃策。
內江黑豬是全國“四大名豬”之一,也是四川第一個納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目錄的地方豬種。一直以來,郭亮帶領團隊堅持“三品一標”理念飼養黑豬,以高品質豬肉搶占成渝兩地市場。“我們已經建立了15項養殖標準,未來可能還要推出更多標準。”郭亮介紹。
黑豬肉與外種豬肉相比,到底差異在何處?這是記者采訪育種專家、企業家代表等時,大家提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何志平注意到,四川目前還沒有出臺一部地方黑豬團體標準,圈舍到底怎么建、飼料怎么搭配等都不清楚。“我們常說‘好馬配好料’,但四川黑豬的飼喂技術、營養搭配等都沒有可參考的標準。”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林燕說。
行業呼吁出臺四川黑豬相關標準,背后是消費市場的迫切需求。
省內黑豬企業代表進行“頭腦風暴”,分享發展經驗。四川現代種業集團供圖
黑豬肉價格普遍較高,市面上黑豬肉單價一般在20元—30元之間,部分優質黑豬肉售價甚至超50元/斤。過去20年,“微牧農莊”負責人李培寧積極開展雅南豬的保種、繁育、產業發展等工作。他認為,如果有團體標準作指導,企業可搞一些“自選動作”,在飼養模式、肉質等方面能體現差異化。“如果沒有科學的標準指導,就無法有效實現產品分級,也很難真正實現市場的有效覆蓋。”四川現代種業集團總經理孫先勇認可李培寧的觀點。
企業也用生產經營實踐,強調了標準的重要性。產業聯盟新會員企業山東龍大美食,在餐飲、肉制品加工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公司常務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長張瑞介紹,根據不同標準,他們在生鮮銷售、肉制品加工、嬰幼兒輔食等業務板塊進行了分級。“未來,希望攜手川內同行將飼養、屠宰、產品等標準做起來,將產業越做越大。”他說。
認知,接受溢價
內江舉行美食節,提升黑豬消費認知。(資料圖) 四川恒通動保供圖
去年,四川黑豬出欄量約占全省生豬出欄量7%,但黑豬養殖產值卻占全省生豬養殖總產值13%。“近年來,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黑豬肉都比較受消費者歡迎。”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養豬科學研究所所長龔建軍說。而張瑞則介紹,企業每年出欄黑豬占到總體產能的2—3%,但是黑豬產能每年增長30%,市場前景可觀。
然而,仍有部分消費者想吃黑豬肉卻擔心花了大價錢,買不到好黑豬肉。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王金勇告訴記者,部分企業用黑毛豬冒充黑豬,導致消費者不知如何選擇正宗黑豬肉,進而對高價黑豬肉難以接受。
要提升消費認知、產品辨別能力,四川黑豬企業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孫先勇希望參考“天府糧倉”品牌作法,盡快建立四川黑豬的“區域公共品牌+企業自有品牌”,以品牌提升辨識度。“不能把黑豬變成像外種豬一樣的價格和價值,應該讓消費者為高附加值或高品質買單。”郭亮說。為此,郭亮團隊推出了系列科普短視頻,希望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黑豬肉,進而拓展銷售市場。
鐵騎力士修建了川藏黑豬品鑒體驗館,提升消費體驗。
在構建公信力方面,高金實業的經驗也引發同行思考。楊永軍介紹,一方面,企業每年會邀請消費者走進四川、云南等地的黑豬基地,現場感受黑豬養殖實況;另一方面,企業運用區塊鏈技術建設透明農場,做到真黑豬、敢溯源。海底撈、遠方好物、伊藤洋華堂等與高金實業合作,便是看中了企業的黑豬肉品質。
2025年,四川黑豬出欄量將力爭達500萬頭,加速從保種擴繁階段邁向產業強鏈階段。朱慶希望四川黑豬企業形成合力,共同帶領四川黑豬“闖天下”。
以三臺黑豬肉炒的回鍋肉。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