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評論員 郭韻
近年來,一些熱門景區僅實行線上預約售票渠道,對不會使用在線售票系統買票的老年人很不友好,不少老年人因不熟悉操作被擋在景區門外。
有的景區在線預約,需先關注公眾號或下載App,然后找到購票口、輸入身份等信息。年輕人操作起來都感到復雜,更何況老年人。線上預約售票的初衷就是高效便民,可實際上給不熟悉網絡的老年群體造成極大不便。忽視老年人的購票需求,違背了“技術服務于人”的本質,不僅損害其合法權益,更折射出服務意識的缺失。這與我國老齡化進程不相適應,與銀發旅游的蓬勃發展背道而馳。
老年人的需求不應被忽視,老年人是否會使用線上預約售票功能,他們在使用線上預約售票功能時存在哪些困難等,是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強化監督指導,保留一定的人工窗口和線下購票方式,把線下窗口的數量、免預約名額的比例等作為硬性指標,納入景區的服務質量考核。另一方面,要鼓勵景區加快網絡平臺的適老化改造步伐,提升服務設施適老化服務水平,如通過簡化頁面操作流程、增大字體圖標、增加語音輔助等功能幫助老年人購票。同時,加強人工服務支持,景區工作人員應主動為老年游客提供幫助,指導他們進行線上操作或協助其完成線下購票。
類似“在線預約”難倒老年人的情況,并非旅游領域獨有的問題。在醫院掛號、購買火車票、辦理銀行業務、網約出租車等場景下,不少老年人都遭遇過數字困境。這提醒我們,互聯網數字技術越發達,越應兼顧效率和溫度。無論線上線下,多一些換位思考,拆除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的一道道無形“門檻”,更好滿足老年群體新期待,避免技術進步導致新的社會隔閡。不讓老年人在數字浪潮中掉隊,是社會發展進步該有的責任擔當,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