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3日報道,你會在上廁所的時候使用智能手機嗎?如果是這樣,你呆在那里的時間可能會延長——而這可能會使你患痔瘡的風險增加近50%。
“我們胃腸病學家總是告訴我們的病人,‘不要在廁所呆太長時間’,”位于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貝絲·伊斯雷爾女執事醫療中心的特麗莎·帕斯里查說,“但當我查閱文獻時,我發現支持這一建議的數據非常少。”
帕斯里查和她的同事們現在已經完成了研究,團隊要求125名計劃進行結腸鏡檢查的人填寫關于他們的上廁所習慣、一般健康狀況和體育鍛煉的調查問卷。然后再根據結腸鏡檢查的圖像,確定他們是否患有痔瘡。
“實際上,人們很難自己診斷,”帕斯里查說,“有時它們是在里面,所以你感覺不到它們。有時候你在外面感覺到的其實并不是痔瘡。”
有三分之二的參與者(年齡都在45歲以上)說,他們會在上廁所時看智能手機。帕斯里查說:“如果在大學生中進行這項調查,我們正準備這樣做,我猜我們會發現幾乎沒有人不把智能手機帶進廁所。”
在這項研究中,上廁所時使用智能手機的人中,有37%上廁所時間超過5分鐘;而在不使用手機的人中,這一比例僅為7%——也就是說,上廁所看手機的人如廁時間超過5分鐘的可能性是不看手機者的5倍。
然而,參與者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有5%的人承認在大多數或所有時候,看手機延長了他們上廁所的時間。調查對象的性別和他們上廁所的時間之間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聯系。
在考慮了年齡和活動水平等因素后,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如廁時使用智能手機可能導致患痔瘡風險增加46%。
“很明顯,我們的研究并沒有證明因果關系。”帕斯里查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下一項研究將是干預研究——一些參與者將被要求不要在廁所里使用手機,這應該有助于判斷這是否真的是個問題。
研究小組還發現,用力排便和痔瘡風險之間沒有關聯。這個發現可能令人驚訝,因為有關二者之間的聯系經常被提到,然而相關證據卻非常有限。事實上,一些研究發現,痔瘡風險與腹瀉的關系比便秘更密切。
帕斯里查的研究表明,主要的風險因素是坐在馬桶上的時間。研究小組推測,這是因為我們的盆底肌肉在這種姿勢下比坐在平面上時得到的支撐要少。帕斯里查說:“你沒有盆底支撐,所以被動壓力增加,使肛墊充血。”
亞利桑那州妙佑醫療國際的露辛達·哈里斯認為這是有道理的。她說:“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就像懷孕一樣,會給骨盆區域帶來更多壓力。”
如果研究小組的結論是正確的,那么智能手機的普及可能會增加痔瘡的全球發病率。“但是,由于它們很難診斷,我們不知道發病率是否在變化。”帕斯里查說。此外,飲食等其他因素也在發生變化。
帕斯里查認為最好不要把智能手機帶進廁所,但印刷的閱讀材料可能沒問題。她說:“可以讀一些不是旨在讓你上癮,不會讓你忘記時間的東西,比如《金融時報》。”
微信審核 | 鄧媛
內容編審 |?吳一凡 張濱陽
微信編輯 | 許海婷 田欣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