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剛
202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勝利。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凝結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為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偉大民族精神是偉大抗戰精神的強大依托和深厚底蘊,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中的具體體現和凝結升華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中國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勞動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鑄就了燦爛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經過數千年的交流交匯、融會貫通,最終熔鑄為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把偉大民族精神概括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對壘。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軍侵略,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斗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孕育形成了偉大抗戰精神。千千萬萬的抗戰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在他們身上,偉大抗戰精神得到生動詮釋。
偉大抗戰精神凝結和升華了偉大民族精神,把中華民族原本就有的勇敢和自強的精神基因由隱性逆轉為顯性,以強大偉力蕩滌近代以后屢戰屢敗的精神積弊和悲觀陰霾,中華民族從精神上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毛澤東認為,“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偉大抗戰精神體現著偉大創造精神。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并踐行正確的抗戰路線、戰略策略、指導思想。針對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黨內關門主義錯誤,倡導并推動建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維護了全民族抗戰的大局,粉碎了國民黨的反共高潮,贏得了民心。針對“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論調,提出并實施持久戰和敵后游擊戰等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創造了巨大的軍事優勢,形成了在人民戰爭中克敵制勝的戰爭偉力。總結中國革命經驗,創造性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和任務,經過整風運動和黨的七大,全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一和團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有力地促進和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偉大抗戰精神體現著偉大奮斗精神。艱苦奮斗、頑強斗爭、不怕犧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秀品質。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在強大敵人面前,中華民族憑著奮斗精神,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爭取民族解放,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從抗戰全局來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全面抗戰初期,國民黨采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御的方式進行了淞滬抗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雖然勝少敗多,但大量地消耗了日軍的實力,眾多國民黨愛國將士血灑疆場。共產黨采取持久抗戰,深入敵后,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英勇作戰,敵后戰場不斷發展壯大,抗擊著58%—75%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逐漸成為主戰場,為贏得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中國人民以頑強奮斗、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意志戰斗到底,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
偉大抗戰精神體現著偉大團結精神。民族不團結、人民沒有組織起來,是日本軍國主義敢于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重要原因。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解放為己任,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博大胸襟,倡導并推動建立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引領下,全體中華兒女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打破階級、地域、黨派等的界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團結一心,為民族而戰,形成了全民抗戰的格局。《大公報》一篇文章描述道,“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并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抗日戰爭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激發起團結御侮的巨大能量。
偉大抗戰精神體現著偉大夢想精神。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歷史使命。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黨指出“這一階段的革命基本任務,是爭取國內和平,停止國內的武裝沖突,以便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進一步明確了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即“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黨的七大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后短短幾年,黨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戰勝磨難挑戰中浴火重生的鮮明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從自在民族實體走向自覺民族實體的不朽精神豐碑。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偉大抗戰精神及其體現的抗戰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對于動員、鼓舞全民族堅持持久抗戰,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徹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辟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創造了重要條件。”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偉大建黨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偉大抗戰精神的孕育形成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正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書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一盤散沙到眾志成城,從消極抵抗到主動抗戰,從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孕育形成了偉大抗戰精神。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中的凝結和升華,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抗日戰爭中的傳承和弘揚,集中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奉獻犧牲、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大抗戰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一脈相承,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堅持與發展,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都是根植于中國革命實踐之中的思想文化成果。偉大抗戰精神始終貫穿著偉大建黨精神這條紅線,體現著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基本脈絡。
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基本內涵的鮮活印證,蘊含著中國共產黨思想先進、信仰堅定的鮮明特質。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面對日軍長期大規模侵略和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制造“磨擦”,堅持英勇抗戰14年,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必勝信念為精神支撐,始終以民族解放為己任,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中國共產黨人在與日寇的血戰中,始終站在抗日最前線,用血肉之軀抵御兇殘的敵人,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跡。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不顧個人安危,在指揮部隊掩護八路軍總部轉移時遭日軍伏擊犧牲。趙一曼負傷被俘后,受到敵人的嚴刑拷打,但堅貞不屈,慷慨就義。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不畏艱險、出生入死,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基本內涵的鮮活印證,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初衷不改、本色依舊的鮮明特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以崇高的使命感投身抗日洪流,以最富于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模范行動,堅定了人民抗戰必勝信念。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壯烈殉國。彭雪楓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中國共產黨把進行人民戰爭與改善人民生活、爭取人民民主結合起來,在抗日根據地采取一系列政策。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是共產黨人的出發點。從黨的七大開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入黨章。
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基本內涵的鮮活印證,蘊含著中國共產黨意志頑強、作風優良的鮮明特質。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堅決進行武裝抗日的正義戰爭。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這比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早9年。中國共產黨人抱定抗戰到底的決心,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以傷亡60多萬人、根據地群眾以傷亡600多萬人的代價,做到了“誓與山河共存亡”。毛澤東說過:“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
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基本內涵的鮮活印證,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鮮明特質。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在國土淪陷、國家危難之時,將民族大義置于首位,率先舉起抗日大旗,積極投身抗日斗爭。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強大敵人,對黨忠誠、至死不渝。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皖南事變中被強行扣押、囚禁5年多。不論是流亡海外還是被囚禁,他從未改變過志向和信仰,一直忠誠于黨。他在創作的自述《囚歌》中寫道,“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展現了他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表達了甘為革命事業犧牲的堅定信念。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抗戰環境中還培育了延安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沂蒙精神、紅巖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等。
偉大抗戰精神蘊含著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是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有機統一
偉大抗戰精神是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也蘊含著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毛澤東在為《論持久戰》英譯本所作序言中指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壯大世界進步力量、挽救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具有重大世界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的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后,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總人數的70%以上。
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后方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歷史瞬間。1942年4月,英軍在緬甸仁安羌陷入危機,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編第38師主力奉命增援,與日軍激戰。1944年8月,新四軍部隊以及民兵群眾在江蘇建陽縣(今建湖縣)附近,營救了對日作戰返航時墜落于此的5名美軍飛行員。1941年和1944年,中共中央兩次將中共秘密情報人員閻寶航獲得的情報通報給蘇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豐碑上,熔鑄著中國人民的卓著功勛。
國際社會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巨大支持。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提供了寶貴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鮮、越南、加拿大等國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印度醫生柯棣華不遠萬里來華救死扶傷,法國醫生貝熙葉開辟運輸藥品的自行車“駝峰航線”,德國的拉貝、丹麥的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中千方百計保護中國難民,英國的林邁可、國際主義戰士漢斯·希伯等記者積極報道和宣傳中國抗戰壯舉。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等外國記者,到八路軍和新四軍等作戰地區采訪,寫出了大量介紹中國抗戰的通訊報道。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論新階段》的報告中,深刻闡釋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內在聯系,“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只有為著保衛祖國而戰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國戰場和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巨大貢獻,世界各國和人民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有力支援,都是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團結奮斗、銳意進取,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編審)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