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
《四川日報》2025年9月8日 頭版轉03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可以出發了。”9月2日9時50分,遂寧高新區天一·國際陸港圓通快遞分選線前,倉庫管理員黃科打開手機App,輕輕點擊“取貨完成”。隨即,一輛滿載著600多件包裹的無人駕駛配送車啟動,朝著18公里外的遂寧市船山區桂花鎮快遞網點駛去。
在桂花鎮快遞網點,無人駕駛配送車正在卸貨。
同一時間,桂花鎮快遞網點負責人孫奇拿起手機,App上彈出配送車出發的提示信息。“半個多小時就能到。”他趕緊清理好卸貨場地,做好接貨準備。
這段時間,遂寧市鄉鎮道路上多了一件走村串鄉的“稀罕物”——無人駕駛配送車。它往返于各個鄉鎮快遞網點和農戶之間,裝載的大多是發往鄉鎮的快遞,還有送到城里各大商超的新鮮農產品。
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始探索布局低速無人駕駛管理模式,遂寧市交通運輸局聯合網信、公安、經信、住建等部門,出臺《遂寧市低速無人駕駛裝備示范運營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為行業提供了從準入到運營的全流程管理方案。雖然遂寧并不處于探索第一梯隊,但有本土企業從中看到了機遇。
位于遂寧高新區的鐵牛時代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簡稱鐵牛科技),就是無人駕駛配送車的研發運營企業。“有了方案后,我們立即啟動無人駕駛配送車的落地運行流程,并把鄉鎮快遞和農產品配送作為重點應用場景。”公司負責人張小雨說。
鐵牛科技為何重點關注鄉鎮?張小雨解釋,鄉鎮道路路況簡單、車流量低,便于無人駕駛配送車行駛。更關鍵的是,鄉鎮不僅有大量的快遞配送需求,還有大量的生鮮農產品需要快速進城。
行駛在鄉鎮道路上的無人駕駛配送車。
在桂花鎮快遞網點卸完貨,無人駕駛配送車未作停留,立即調轉車頭駛向10多公里外的唐家鄉漁舟村。11時15分,車輛平穩駛過一個自來水安裝施工現場后,準時停靠在村民孔玉清家門前。
“楊紅星家,2個南瓜、5斤辣椒、5斤黃瓜……”孔玉清用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打開車門,再次清點一大早從各家收來的新鮮農產品,并整齊碼放進生鮮保溫箱中。
孔玉清清點當日要配送的農產品。
這一車來自周圍10戶人家、總共227元的農產品,孔玉清已對接好,準備用無人駕駛配送車運往遂寧城區的生鮮連鎖超市——美鄰超市。“以前大家賣點農產品,都要清早自己送到城里。現在我自己就成一個網點,每天收集大家的新鮮農產品,一輛無人駕駛配送車就能直接送出去。”孔玉清說。
張小雨介紹,目前公司已完成遂寧80%鄉鎮的路線測繪,已投入運行52輛無人駕駛配送車,每天配送量達300趟。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快遞配送,三分之一用于農產品配送。
快遞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鏈條中的各個崗位借助無人駕駛配送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
“配送一次物流成本只要39元,一車貨能賺100多元。”孔玉清說,這樣既能賺錢,又能幫大家賣貨,一舉兩得。黃科也舉例,一件快遞利潤只有5毛錢,由分揀員、快遞員、網點分攤。減少一個人工成本,就等于增加了這條線上其他崗位的收入。“快遞員被替代后,就能去配送一些單件效益更高、地址更分散的散貨。整體來看,配送效率和快遞員的收入都得到提升。”而在孫奇的快遞網點,紅色的“超時件”標記比去年少了八成。
正在裝貨的無人駕駛配送車。
在遂寧,鐵牛科技還有更多規劃。“接下來,我們計劃在遂寧投放300輛無人駕駛配送車,和交通運輸、交警等部門共享路況數據,提升運輸效率。同時,公司將建立農產品云倉,并與人社部門合作,吸納富余的快遞員、網點負責人參與云倉站點的運維管理。”張小雨說。
這也是孔玉清的計劃。“不光我這一個站點。這兩天我和村里幾個年輕人聊了聊,他們也可以加入,共同成立多個站點,把更偏遠村落的農產品集中起來銷售。”孔玉清說,唐家鄉的早熟花生很受城里人歡迎,她希望明年用無人駕駛配送車把早熟花生運進城里,賣個好價錢。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