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凌晨2點,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跑道,波音757貨機在轟鳴聲中加速滑跑、抬輪、爬升,順豐航空機長趙立杰雙手緊握操縱桿,載著20多噸快件駛入夜空。
“這一趟飛臺北,要將近4個小時,運氣好還能看到第一縷陽光。”對他而言,夜航已成常態:白天,快遞員在大街小巷奔忙攬件;夜晚,飛行員把包裹送上云端,完成物流鏈條里的“日行千里”。
從腳蹬三輪車負責包裹收派的快遞小哥到累計飛行超8500小時的貨航機長、飛行教員,趙立杰用18年時間從“最后一公里”到“萬米高空”,飛出自己的人生航線。
“幸運”的六分之一
2005年從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的趙立杰,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抱著學習心態進入順豐,成為一名快遞員。
“想干出成績,就一定要付出。”趙立杰回憶說,入職后,他被分派到位于河北廊坊廣陽區的明珠大廈,負責收攬件業務。剛開始的兩年多,自己幾乎每天早上8點出門,晚上8點收工,騎著三輪車穿街過巷,收件、派件。
在與關系較好的客戶交往中,他找到了新目標——學習英語。“雖然工作可能用不上,但多學習、多積累總沒錯。”晚上下班后,趙立杰常常窩在出租屋里翻外文雜志、看英文電影,靠興趣堅持了下來。
為了滿足航空人才團隊發展需要,促進順豐集團內部人才多元化成長,2007年,順豐集團啟動“豐翼行動”,面向全網員工招收飛行、簽派、機務等崗位的民航專業技術人員。
消息一出,吸引了不少人報名。其中,經過嚴格篩選,第一批次申報飛行崗的應聘者中,只有6人通過。憑借日常學習的英語積累、長期的體力磨煉,以及在一線快遞工作中養成的堅韌心態,趙立杰成為其中之一。
“當時真沒想過能行,只是想試一試,為自己爭取一把。”2007年9月1日,趙立杰進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開始為期兩年多的飛行員集訓。
半年“啃完”兩年理論課
重返校園,趙立杰和其他5名順豐學員作為插班生,與航空專業的大學生一起學習。不同的是,按照正常課程安排,理論學習一般需要兩年才能完成,而他們只有半年時間。
“感覺就像重新回到高考前。”趙立杰告訴記者,為追趕進度,他們幾乎從早到晚都“泡在教室、自習室里‘啃書本’。”趙立杰直言,他和幾位快遞員出身的學員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
真正的挑戰來自實操訓練。趙立杰依然記得,第一次登上TB200教練機時的情景:飛機離開跑道的一刻,他緊張到呼吸急促,跟著教練在空中轉了一圈落地后,幾乎完全沒記住教練的操作示范。“太緊張了,腦袋一片空白。”趙立杰回憶說。
為了克服這種“上天就忘”的窘境,他在地面反復模擬,靠重復訓練,把起飛、轉向、下降等步驟的動作練成肌肉記憶。趙立杰說,兩年一線收派快件的經歷,讓他養成了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的習慣。
靠著不斷復盤、請教師兄、和教練交流,他逐步把錯誤轉化為經驗。第一次獨自駕駛飛機穩穩落地的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離“飛行員”更近了一步。
每一次飛行,都是學習
2010年8月,從飛行學院畢業進入順豐航空,趙立杰成為一名飛行副駕駛。在他眼中,飛行是一份事業,更是一種責任。
為了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在每一次航班任務中,趙立杰抓住機會向資深機長學習,多看、多問,盡量多練。每次飛行結束后,他都要進行情景復盤,用筆記本總結記錄要點。久而久之,這些“飛行手賬”成了他不斷提高的法寶。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初的一次特情處置。當時他還在觀察位,天氣惡劣、雨霧幾乎遮蔽了跑道,飛機已在低高度接近。就在那一瞬間,機長果斷拉桿、復飛,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危險。“如果再猶豫一秒,后果不堪設想。”趙立杰說,這一次經歷讓他意識到,飛行要膽大心細,遇到突發情況必須果斷決策。
通過一次次考核,趙立杰2018年順利晉升為機長。
如今,累計飛行時間已超過8500小時的趙立杰,不僅是機長,還是順豐航空的飛行教員,帶過近50名新人。多年來,他多次獲評“順豐航空績優員工”,2018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夢·郵政情——最美快遞員”。
星標【中工網】接收最新最熱推文
來源: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工人日報(記者?劉友婷)
編校:夏會儒
編審:張秋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