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文/圖
9月6日下午,一場主題為探討“酒—豬—草”融合發展可行性的“天府黑豬”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邛崍市天府種業園創新中心舉行。論壇由四川省嘉林公司承辦,該公司董事長張在林表示,希望借助專家智慧,構建從酒糟利用、生豬養殖、牧草種植的綠色循環協同發展體系,探索節糧降耗、三產融合的科學發展路徑,加快“天府黑豬”產業現代化轉型步伐。
先來看該模式實行基礎。邛崍市被譽為“中國白酒原酒之鄉”,年產原酒產量30萬噸以上、年產酒糟量達90萬噸以上。酒糟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發酵后是優質的飼料,這為將其運用至生豬養殖產業提供了可能。“天府黑豬”是四川省首個自主培育的國審豬品種,具有肉質優良、風味獨特等諸多優勢。過去15年,張在林與四川農業大學姜延志團隊等攜手,在“天府黑豬”的提純復壯、產業推廣等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現場參會的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草產品加工利用崗位科學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史瑩華說,自己用20多年進行了大量實驗,證明生豬吃牧草可以有效改善肉質、增強免疫力,也是緩解我國飼料原料緊缺的有效路徑。
再來看該模式發展思路。四川省嘉林公司的“天府黑豬”保種及養殖基地,主要分布在邛崍市。目前,企業建有年存欄2800頭種豬場、年出欄40000頭的育肥豬場。基地產生的大量糞污如何處理,曾讓張在林很頭疼。“牧草天生具備強大的吸水吸肥能力。”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張新全說,將養殖基地流轉的荒山荒坡種上牧草,是將糞污變廢為寶的科學路徑。
“天府黑豬”喜吃牧草。受訪者供圖
酒糟發酵后變成“天府黑豬”飼料,養殖“天府黑豬”產生的糞污又可變成肥料被牧草消納,長出的牧草又可起到“以草節糧、以草代糧”的作用。在“酒—豬—草”融合發展理念下,形成了一條綠色、生態、環保、循環的閉環。負責撰寫“酒—豬—草”融合發展規劃的二十一世紀創新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仕濤,還提出了打造文旅小鎮的暢想,涵蓋了“天府黑豬”酒香文化中心、酒香黑豬美食線等建設內容,以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新穎的“酒—豬—草”融合模式,也引發了政府單位、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相關負責人的關注。“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降成本、提效益思路好,但具體實現路徑有哪些?這都需要認真思考。”四川省飼料工業協會會長陳代文提醒。“能否將帶動農戶、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發展合力?”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丁明忠表示,“天府黑豬”品種好、品質佳,應鼓勵更多力量參與進來、提升產業生命力。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一級調研員付建勇認為,需要系統思考“天府黑豬”的飼喂、防疫、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存在的短板,以更好促進“酒—豬—草”融合發展,實現降本增效,經受市場檢驗。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