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自由而明亮,孩子便能從你的光中,學會如何走自己的路。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面鏡子:父母發出什么樣的光,孩子便綻放什么樣的光芒;你活得明亮,孩子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明亮而堅定。
許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舍棄了一部分的自己——放棄興趣、犧牲時間、擱置夢想,以為這就是毫無保留的愛。可他們沒意識到,若孩子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疲憊、甚至失去自我的父母,他該如何相信生活是值得熱愛的?
相反,若孩子看到的是一個把自己活得充沛且豐盈的父母:晨起跑步,周末看展,有時與朋友相聚,有時安靜讀書……那么孩子便會潛移默化地認為,生活是一件有趣且有選擇權的事情。
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說教與控制,而是父母活成讓孩子向往的模樣。如果我們把整個人生都押在孩子身上,就會不自覺地要求他按我們設定的劇本走。一旦偏離,焦慮、指責、失落便接踵而至。但孩子從來不是我們人生的續集,他們有自己要寫的劇本。
真正有光的父母,懂得先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他們不為孩子犧牲一切,而是用自己積極的狀態告訴孩子:你可以安心做自己,去追你的路,而我會一直發光,照亮我自己的同時,也照亮你。
父母的情緒,就是一個家庭的氣候。你焦慮,孩子就不安;你暴躁,孩子就緊張;你消極,孩子就容易自卑。而你平和、樂觀、從容,便能給孩子一份內在的穩定與自信。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但需要真實的、不斷成長的父母。你怎樣對待自己,孩子就怎樣對待自己;你如何面對生活,孩子便如何面對生活。養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孩子透過我們學習“如何生活”。他們不僅在聽我們說什么,更是在看我們怎樣生活。
去讀書,去運動,去交朋友,去發展興趣,去解鎖新的可能……當你活出了光芒,孩子自然會借著這光亮,踏實、自信地走向遠方。無需刻意教,你的生活態度、情緒能量和面對挫折的樣子,早已無聲地寫進了孩子成長的腳本。
所以,別總是緊盯著孩子該成為怎樣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先成為那個讓孩子一想起來,就覺得溫暖、有力、有方向的人。當你自由而明亮,孩子便能從你的光中,學會如何走自己的路。
親愛的你
晚安
再走
來源:新華社夜讀綜合
主播:陳嘉
點贊,祝您晚安!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