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觀看閱兵,我最大的感受是自豪,第二是震撼,然后是滿滿的安全感。”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僑聯主席董蓉蓉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董蓉蓉作為愛國僑領梁金山后人應邀出席觀禮活動。
董蓉蓉表示,閱兵式上亮相的各類新型武器裝備,展示出國家不斷增強的綜合實力。強大的人民軍隊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以及保障人民安全的底氣。
“看著國之重器昂然駛過,我深刻理解了外曾祖父當年的選擇與期盼。”董蓉蓉表示很想對外曾祖父說,今天的中國已經變得強大起來,受欺負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就像大家常說的那樣,今日中國,如您所愿。”
在董蓉蓉看來,這次閱兵既是對犧牲先烈的緬懷,也是對偉大勝利的莊嚴致敬。“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也離不開無數海外華僑毀家紓難、赤誠報國的奉獻。”
9月3日,董蓉蓉在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受訪者供圖)
梁金山是著名的愛國僑領,早年在南洋經營實業獲得成功。國家危難之際,他不僅慷慨捐資,積極認購救國公債,更竭盡全力組織海外華僑支援抗戰,動員僑胞捐款捐物乃至回國參戰。
“當年,我的外曾祖父是懷著‘國亡即家敗’的心境來支援抗戰的。”董蓉蓉說,梁金山在《告誡子孫書》中寫道:“吾多年謀生海外,凡我僑胞均視之親如骨肉,外人欺辱如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我即憤而不平。”對梁金山來說,這番懇切言辭并非空喊口號。
1932年,他在中緬邊境捐款建造一座鋼纜吊橋,這座橋后來成為滇緬公路上的咽喉要沖。董蓉蓉說,大橋落成時,有人建議命名為“金山橋”卻被他拒絕。“外曾祖父說,我修這座橋是為施惠,為發展中緬貿易,互利互惠,所以叫‘惠通橋’。”
滇緬公路修建好后,梁金山積極響應陳嘉庚號召,不僅調配自家公司車隊搶運國際援華物資,還先后捐獻了80輛卡車和一架飛機。他還認購了一半以上云南發行的救國公債,并堅持每月捐款直至抗戰勝利。
董蓉蓉并沒有見過外曾祖父梁金山,她時常從外祖母口中聽到關于他的往事。外祖母告訴她:“我的父親是一位慈祥平和而又嚴厲的人,也是一個大方又小氣的人。”說他大方,是因為在國家危難時,他捐款捐物不吝惜;說他小氣,是因為他在日常吃穿用度方面非常簡樸,從不講究。
愛國僑領梁金山手書《告誡子孫書》。(受訪者供圖)
因為捐贈大量物資支援祖國抗戰,梁金山曾被日本人列為追殺對象。董蓉蓉說,外曾祖父晚年被問及抗戰時期捐了多少財物,“他的回答是我捐款從來不記賬,我覺得在國家危難時刻應該把一切獻給祖國。”
“這次參加九三閱兵觀禮,既是對外曾祖父梁金山先生等愛國僑領赤子情懷的深切緬懷,也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董蓉蓉表示,先輩們的民族氣節和家國情懷是我們永遠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華僑愛國精神,董蓉蓉策劃打造了舞臺劇《赤子青春》,講述南洋華僑機工、滇西民眾在滇緬公路上打破交通封鎖、援助輸送抗戰物資的故事。該劇將于9月8日再次在云南上演。
“我希望挖掘我們當地的僑鄉文化,講好包括外曾祖父梁金山先生以及南僑機工的故事,將愛國精神傳承和弘揚下去。”董蓉蓉說。
來源:統戰新語
作者:韓輝
責編:馬海燕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