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合肥市瑤海區明光路街道明光巷14號1棟D級危房翻建項目(原址、原高、原建筑面積翻建)正式開工,這是合肥市首個自有產權危房翻建項目,翻建完成后將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瑤海區明光巷14號始建于1972年,總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有16戶居民居住。因建成時間較早,房屋的部分功能已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被鑒定為D級危房。為滿足業主危房解危的迫切需求,合肥市房產局、合肥市瑤海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按照《合肥市城區危險住房處置暫行辦法》等相關要求,采取“自主更新、業主自籌、原拆原建”的方式推動翻建工作有序進行,切實將群眾關心的事情落到實處。
“一般來說,危舊房通常采取維修加固、翻建、重建等方式進行解危,這個項目采用翻建的方式,為確保翻建工作順利進行,我們多次召開協調會,在征求業主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各方資源,細化翻建流程,堅持‘一房一策’,積極推動危房變新房。”合肥市瑤海區填海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甘泉告訴記者,此次翻建項目的資金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補貼,占60%,另一部分是業主自籌,占40%,這樣下來,業主只需花費少部分的錢就能完成自家房屋的翻建工作。
談及翻建工作,業主楊女士頗有感觸,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一平方米按照2000多元錢籌集,整套翻修下來,業主花費在十幾萬元,短期來看會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但從長遠看,這項工作不僅改善了居住體驗,也提升了整體價值,還是比較劃算的。而且,翻建期間,政府也會給我們一些安置和過渡服務,減少我們的后顧之憂,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翻建項目采用的是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在于施工周期相對較短,安全性能高,新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減少施工污染,實現節能減排。”該項目建設單位合肥市復興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發展計劃部相關負責人周勇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要求,他們這個項目是按照裝配率不低于30%實施的。
危房解危自主更新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也是回應民生關切、提升居住品質的重要舉措。近些年,合肥市制定精準化措施,針對危房翻建規劃審批難以滿足現行規范的現狀,專門修訂城區危險住房翻建重建管理暫行規定,對符合“一無、二不、三原”條件的零星危險住房,由屬地政府組織聯合審查翻建,有效縮減改造周期,依托全市聯動,將城市危舊房排查納入重大事故災害隱患排查等專項工作,全面建立城市危舊房屋隱患“疑似清單”“重點清單”以及“危房清單”等,全力推動危房解危,確保居住安全。
接下來,合肥市將進一步加強多部門聯動,強化科技賦能,在把握政策內涵、創新方式方法、健全長效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和落實,推動更多危房變安居,居民“憂心”換“安心”。
記者:張彩莉;
編輯:琚常佳;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