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尹夢奇
你有想象過自己的老年生活嗎?在這里,有兩組數據為我們勾勒出當下的圖景——
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億,占總人口的22%。另據調查,全國有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其中農村高達63.2%。
“人老”疊加“房老”,打造一個“不怕變老”的家,正在成為剛需。
3萬億,是一個在居家適老化改造行業廣為流傳的數字。這是因為,根據住建部相關數據測算,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的市場規模約3萬億元。
隨著房地產轉向“存量更新運營”的新階段,被稱為“3萬億藍海”的居家適老化改造,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生意?如今,這門生意是否迎來了“風口”?
裝修企業內的適老化改造展示區。尹夢奇 攝
居家適老化改造是一個徹底的“非標品”
家住成都的王女士,2024年第一次接觸到“適老化改造”。當時,年過50歲的她與年近80歲的父母同居,“小老人”贍養“老老人”的境況,讓她明顯地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衛生間里的蹲便器,讓如廁變成了一件難事;衛生間門檻高出一截,每次進出都得小心翼翼抬腳,生怕跌倒。
無獨有偶,“80后”的付女士也有類似考量。為預防父母在家中發生跌倒、摔傷等意外,她最近計劃對家中的衛生間進行適老化改造,包括將蹲便器更換為坐便器、鋪設防滑地磚,以及消除衛生間地面的高低差。
在浴室里裝上扶手把桿、在床頭安裝自動感應燈具……當談起居家適老化改造時,這些或許是許多人最先想到的畫面。
然而,當我們真正走進有老人居住的家時才發現,想要為他們打造一個“不怕變老”的家,遠不止在容易摔倒的地方安裝一個扶手、在燈光昏暗的地方加裝一盞燈具這么簡單。
回顧公司完成的上百個適老化改造案例,成都大改造家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云琳總結出心得:如果說傳統的房屋裝修工程尚有一定的施工標準,那么適老化改造則是一個徹底的“非標品”,考驗著設計師對老人生活習慣的了解以及細心程度。
“我們曾遇到過一位特別喜愛書法的老人,就需要專門為他規劃出一個書寫區域,并要保證采光充足。還有的老人臥室臨街、睡眠較淺,于是就在改造中安裝了雙層隔音玻璃。也有些老人習慣分床休息,所以就把臥室調整為雙床布局……類似這樣的細節,在改造前期我們都需要與老人逐一溝通確認。”她說。
“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關鍵還在于‘提前設計’,也就是在改造初期,就需預先考量居住者未來數十年可能面臨的各類生活場景,并將其體現在改造的設計方案中。”四川安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華提出了另外一個重點,“而并非一定要‘提前安裝’。”
他舉例解釋:當老人身體狀態處于活力狀態時,并不需要即刻安裝淋浴凳。但出于長遠考慮,仍然需要在衛生間的花灑區域提前做好預埋件。如此一來,未來如果老人腿腳不便時,只需網購淋浴凳自行安裝即可,省時經濟,也更容易被老人接受。
適老化改造樣板間中的衛生間區域,包括馬桶折疊扶手、淋浴折疊座椅等適老化產品,以及U型排水槽、地面防滑劑等加快排水、防滑防摔的適老化設計。尹夢奇 攝
與此同時,適老化改造的費用因個人需求與房屋條件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其中,衛生間和廚房作為高風險且使用頻繁的空間,是目前改造優先級最高的區域。記者調研發現,與全屋整體翻新相比,目前市場上更普遍的是針對衛生間和廚房的局部改造項目。
以衛生間為例,適老化改造費用可能從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公司對一間4平方米的衛生間進行全套的適老化改造,收費在2.3萬元至2.5萬元之間。”云琳同時也表示,即便是選擇投入1000元左右,將蹲便器更換為坐便器,也能顯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面對萬億級市場,生意卻沒想象中那么好做
今年以來,不少家居上市公司、個人工作室將適老化改造納入了業務范圍。居家適老化市場持續升溫,“適老化改造”正逐漸成為行業與消費者關注的熱點。
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這片“3萬億元”的藍海市場,是否已經迎來了騰飛的“風口”?
現實情況卻是,雖然以養老機構為代表的B端市場和以養老社區為代表的G端市場已初具規模,但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C端市場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C端市場改造的客單價普遍不高,盈利空間有限。”多位受訪的裝修企業負責人坦言,目前想依靠此項業務維持公司運營,仍存在較大困難。而據媒體此前報道,部分企業甚至陷入“做一單虧一單”的困境。
換句話說,適老化改造這門生意沒想象中那么好做。其核心痛點在于,它牽動著一條完整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涉及需求、供應、服務等不同節點的協同與整合。
3年前,王成華曾參加一檔廣播節目推介適老化改造項目。“節目播出后的一個半小時內,后臺陸續收到了60多條咨詢留言。”然而,最終轉化成實際訂單的卻寥寥無幾。
“沒有必要”“還能再忍忍”……裝修企業經常會收到類似的客戶反饋。一些低齡老人認為自己尚且還不需要,而一些迫切需要適老化改造的高齡老人又不愿意花錢。
有需求、但難變現,導致適老化改造消費市場的疲軟。另一個關鍵原因,則在于認知層面。成都市金牛區的一名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是年輕人不清楚,很多老年人自己也完全沒有‘適老化改造’的概念。他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人老了,在家里行動一年比一年不方便。”這種對“不適感”的忽略,也使得大量需求尚未被激活。
當然,還有不少時候,并非老人不需要適老化改造,而是改造沒能改到老人的心坎上。而這,又與當前適老化產品與服務供給的不足密切相關。
“6年前我們剛入局適老化改造產品業務時,哪怕一個小小的智能感應夜燈,價格都是上百元,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品類也很少。”成都某適老化改造產品從業者向記者透露,“最后只有逼得我們自主研發,才逐步把智能感應夜燈這些適老化產品的價格‘打’下來了。”
適老化改造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不僅是價格。王成華還用“薄弱”來形容當前的適老化產品供應鏈。“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是直接供貨給醫療機構或養老院,款式設計單一突兀,安裝在家里非常顯眼,很多老人難以接受,這也成為了打開C端消費市場的障礙。”
與此同時,在實際改造中,除了滿足視線通、聲音通、路徑通、空氣通、地面平等“四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外,還有很多個性化需求應當被關注。以在馬桶邊安裝一個扶手為例,安得過遠手夠不著、過近又使不上勁。其間,若未考慮到老人的身體機能、行動習慣等個體差異,不僅導致設施使用率低,甚至可能造成新的風險。
因此,消弭設計方案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偏差,改造前的入戶評估成為關鍵。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入戶評估不僅包括了解老人的日常習慣,還需測量其腿長、臂長等人體工學參數。“目前,既精通老年人護理知識又懂裝修設計的復合型人才依然緊缺。而這類人才卻恰恰是完成適老化改造的重要一環。”
適老化改造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等待“風口”仍需長期耐心,但變化已經發生
當前,適老化改造產業的整體生存狀況依然不算理想。歷經十多年發展,“大市場、小企業”依然是該行業的主要格局。
“其根本原因是政策、市場與服務三者之間,尚未實現完全聯通。”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宜居委副秘書長李洪帆告訴記者,當前適老化改造支付體系相對單一,政策補貼覆蓋范圍有限。
因此,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仍需政府、企業、行業協同推進。
近兩年,全國多地都啟動了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行動,依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了居家適老化產品補貼清單。例如,江蘇推出2025年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煥新”行動,補貼金額最高可達1.5萬元。
以舊換新,正撬動著適老化改造的市場增量。一批家裝、家居企業正在“搶灘”。去年,宜家中國首席財務官李雷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公司適老化家居改造服務已在上海4家門店鋪開。
“銀發經濟的蓬勃發展,包括以適老化改造為代表的需求,給家居建材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機遇。”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寶龍告訴記者,目前富森美在南富森、北富森等賣場,正嘗試聯合海爾等品牌共創適老化家居場景和門店。
經過適老化改造后的衣柜,下半部分可以存放輪椅,上半部加裝了手拉式升降掛衣架,便于老人拿取衣物。尹夢奇 攝
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關鍵詞中也有“智能”二字。適老電視提供用藥提醒等適老服務、熱水器中嵌入了跌倒監測功能、燃氣灶新增加了防干燒設計……智能家電將適老功能與具體生活場景深度綁定。隨著海爾、海信、美的等頭部企業的積極布局,適老化產品供給持續擴大,正經歷從“有”到“優”的品質升級。
同時,標準是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行業規模發展的關鍵前提。其中,住建部2023年發布的《城市居家適老化改造指導手冊》,為實踐提供了指引。
適老化改造,是一場長跑。在行業“風口”到來之前,我們仍需要一些長期耐心。不過,變化也已經發生。隨著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公眾認知的提升,在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行業發展也正在提速。
作為全國最早開始居家適老化改造實踐的城市之一,上海在今年推出了“上海市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服務平臺”,面向市場公開招募服務商。據媒體報道,某滬上知名家裝企業在該平臺上線第一周,便收到200多個咨詢單并成交30多單。
再看北京,率先推出首批9個適老化改造多功能公共樣板間,在東城、西城、朝陽等7個區落地,集中展示適老用品及其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方便老年人就近體驗。
放眼四川,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盡管在認知水平和支付意愿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不過李洪帆認為,四川在推動適老化改造方面依然具備獨特優勢和潛力。
“四川在推動適老化社區嵌入式服務方面積累了有益經驗,為未來適老化服務的市場化滲透奠定基礎。”此外,他還提到,四川豐富的醫養資源,也為適老化產品的研發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支撐。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