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而在另一端,一部名為《龍門茶館》的微短劇,正以另一種方式叩擊人心——雖未展示宏大戰場,只以四川一方茶館為鏡,照見千萬普通川人如何于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川人從未負國”這六個字,因此有了體溫、茶香和熱血。
《龍門茶館》劇照 圖據片方
《龍門茶館》作為四川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特別策劃項目,是國內首部以微短劇形態呈現大后方平民抗戰故事的獻禮作品。該劇由四川省廣電局牽頭指導,自推出以來,不僅獲官方推薦,更在民間尤其是年輕觀眾中引發強烈共鳴。
該劇將敘事空間濃縮于一間名叫“龍門”的茶館中。這里匯聚了來自宜賓、瀘州、自貢等地的茶客,有前線歸來的傷兵、有運送物資的車夫、有支援征糧的婦女、也有暗中傳遞情報的學生。正如導演在創作手記中提到的:“我們不想做宏大敘事,只想讓每一個角色都‘從泥土里長出來’。”
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堅韌奉獻,真實再現了抗戰大后方的民間圖景——340萬川軍出川御敵,而千萬四川百姓也在后方扛起了家國重擔。送鹽的車隊日夜兼程、支援前線的糧草從未斷絕,正如劇中所說:“我們沏的是茶,扛的是山河。”
該劇每集僅2分鐘的時長,卻真正做到“以小見大”。有網友評論:“短小精悍,適合現代人節奏,卻絲毫不影響感動直達心底。” 另一條高贊評論寫道:“沒有刻意煽情,卻讓我哭得不能自已——我想起了我太爺爺,他也是出川隊伍中的一員,再沒回來。”
這樣的觀眾反饋并非個例。評論區已成為情感共鳴的匯集地:“川人從未負國,這句話今天聽起來依然滾燙。”“市井煙火氣與家國情懷的結合,居然這么震撼”。
《龍門茶館》不僅是一部抗戰劇,更是一部“川人精神志”。劇中融入了川話對白、茶文化、民俗情節,地域色彩濃郁卻不顯隔閡。有觀眾表示:“看完不僅想起先輩,也更懂四川為何是四川。”
在唐少宇導演看來,這部劇的核心訴求是“讓歷史被看見,讓平凡被銘記”,“我們試圖通過一家茶館,連接一個時代的血與淚、堅韌與溫暖。這不是教科書式的歷史重現,而是一場基于真實背景的情感回溯。”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