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題:即將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有哪些看點?
新華社記者 劉碩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于9月8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網絡在線仲裁制度……在9月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黃海華就本次會議擬審議的法律案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國家公園法草案三審稿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
2024年9月和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家公園法草案進行了兩次審議。
黃海華介紹,在草案二審稿基礎上,草案三審稿堅持生態優先、從嚴保護,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立法目的,明確國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充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容。同時,草案還增加國家公園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協同保護的規定,完善國家公園管理措施。
“草案三審稿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黃海華介紹,草案三審稿中,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國家公園保護,開展多種形式的自然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與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共同保護國家公園周邊自然資源,合理建設周邊社區。
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二審稿完善立法目的等內容
2025年4月,生態環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4月30日至6月13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在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3154人次提出的11176條意見。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將對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生態保護編和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二審稿進行審議。
黃海華介紹,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二審稿將完善立法目的、生態環境的定義等基本規定,充實完善生態環保督察、司法保障的內容,并將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內容。生態環境法典生態保護編草案二審稿對城鄉綠化提出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規定,明確在自然保護區內可以實行季節性差別管控措施。
“法典是新時代鮮明的法治標志,必須回應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色。”黃海華表示,生態環境法典中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聚焦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綠色低碳發展重要環節和重要領域,就發展循環經濟、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作出規定,更加全面、完整回應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體現了法典的時代性、前瞻性。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二審稿將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的一般規定,增加鼓勵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內容,明確國家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強化數據質量管理等。
仲裁法修訂草案三審稿擬進一步完善網絡在線仲裁制度
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仲裁法修訂草案將迎來三審。據介紹,修訂草案二審稿在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284人次提出的1101條意見,另收到來信56封,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也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經認真研究,相關意見建議已經在修訂草案三審稿中有所體現。
黃海華介紹,根據各方面意見,修訂草案三審稿擬進一步完善網絡在線仲裁制度,拓寬特別仲裁適用范圍,完善支持仲裁的相關制度等。
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草案二審稿強調加強監管
2024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對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黃海華介紹,全國人大代表和基層立法聯系點對草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例如,明確本法和危險貨物運輸相關規定的適用問題等,經研究予以吸收采納,體現在二審稿中。
據介紹,草案二審稿明確國家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目錄管理制度,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同時,草案二審稿鼓勵有關單位和人員報告事故隱患并依法給予獎勵;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對本行業、本領域相關單位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監督管理,完善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的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
此外,記者會還介紹了國家發展規劃法草案、原子能法草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法治宣傳教育法草案、監獄法修訂草案等相關情況。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關注!
了解
期待
民生福祉最重要!
關注一下!
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