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杯盞盈盈……
我仿佛看見萬里山河,激昂,喧騰,浩蕩,飛舞。
一條騰躍雪原的蒼龍從我的血脈、我的靈魂里呼嘯而來,穿越蒼茫時空,定格為古老而又鮮活的圖騰。
10年前,一個初夏的夜晚,冰雪消融,萬物萌動,在青海高原玉樹草原的一座牧帳里,我和幾位朋友就著酥油糌粑、牦牛排骨,喝著濃釅的奶茶和新釀的青稞酒,感受著這星空低垂、朗月清澈的雪域,感受著山河的博大厚重、遠(yuǎn)闊無垠。
遠(yuǎn)處,通天河濤聲隱隱,恍惚自天外傳來,與風(fēng)吹彩幡的聲音、一位牧人蒼涼孤遠(yuǎn)的歌聲一起,宛若一支靜謐、肅穆的草原之夜奏鳴曲。
酒微醺,夜未央。出生于長江源頭的詩人秋加才仁開始深情地吟唱——
江河濫觴,時光荏苒,在風(fēng)雪的洗禮中,高原漸漸散射出心靈的光芒,民間的塵土,也在虔敬的日子里,一次次揚(yáng)起青稞和馬匹的歌謠……當(dāng)江河源頭先民的足跡,與雪一同漸漸融化在清晨的陽光里,關(guān)于生命的故事,猶如那源頭冰川上的水滴,從我們一路回望的盡頭,浸入極地高處那片深沉的土地,又從我們一路前行的遠(yuǎn)方,一次次催生出生命的新芽……
2
叮咚,叮咚……
在玉樹草原詩人的吟詠中,我分明看見,雪山之上,碧空之下,一滴水珠,如淚滴,如鉆石,晶瑩剔透,純粹無比,從冰乳尖滑落,開始漫長的生命之旅。有人詩意地說,這是萬里長江最初的啼哭,猶如創(chuàng)世,一條哺育歷史與文明的河流自此誕生。
據(jù)追根溯源的地理學(xué)家描述,這條蒼茫大河,最初的生命誕生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其最主要的源流來自主峰格拉丹東冰峰西南側(cè)的姜古迪如冰川。融于冰川的涓流穿行于萬古寂寥的冰塔雪雕之間,帶著遠(yuǎn)古風(fēng)雪的呼喚和高原烈陽的撫慰,一路蹣跚而來,結(jié)成孔雀翎羽般細(xì)密、閃亮的水網(wǎng),匯成長江正源沱沱河,繼續(xù)數(shù)百公里之后,在囊極巴隴與長江源頭三條重要支流邂逅相擁,匯成通天河奔涌東去,變身金沙江蜿蜒流出青海高原、進(jìn)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后,始稱長江。
山為父骨,水為母血,交融于天地日月,交融于萬古風(fēng)雪。當(dāng)我站在通天河畔,望著冰川融水裹挾著從雪原魂魄上奔涌而下,驀然聽到這河流的初啼聲里,早已埋伏著一曲醞釀千年的冰與火、水與五谷、水與文明醉人的戀歌,那馥郁的體香,飛舞的靈魂,挾帶著山河的浩蕩氣魄和壯麗氣象,發(fā)酵、氤氳于盈盈杯盞,在與心靈的共振中,使歷史文明與人生屐履暈染了一縷微醺的詩意。
據(jù)說,江源考古發(fā)現(xiàn)了諸多古老器皿,有些為陶、骨、玉和牛角制成的酒器。早在1000多年前,當(dāng)?shù)叵让窬鸵呀?jīng)掌握了釀酒技術(shù),在漫長的歷史進(jìn)程中,形成并弘揚(yáng)了獨(dú)具特色的藏族酒文化,在雪域流芳千載,一脈相連。我也自然聯(lián)想到古蜀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精美陶器和青銅器酒具,以及那些金銅打造的神秘面具。
一層薄霧散去,山河顯形。望著河中的浪花,在陽光下耀眼如流動的碎銀,其間有白鷺和翠鳥倏忽飛過,我沒有看到河邊取水的藏族女子,而一段很早以前的視頻影像隱隱浮出水面,在我眼前清晰如初——
清晨,朝暉為遠(yuǎn)處的冰峰鍍上暖陽的銅色,一只雄鷹在玫瑰色的天空中盤旋,一群野驢跑過天邊。此刻一位叫瓊雪卓瑪?shù)牟刈迮觼砗舆叡乘翱煲M時,她回頭看了看山那邊策馬而來的康巴漢子,那把精致舀水的刻有六字箴言的柏木勺子,不慎被流水沖走。木勺,逐波而流,消失在女子的視野……
鏡頭轉(zhuǎn)換,下游的一位女子撿起這把木勺,驚奇地捧在手里端詳著,她仿佛嗅到了甘冽的奶香和酒香,一陣醉意,那木勺里隱約跳出一只藏羚羊或雪豹,那是江源承載著雪域的誘惑,是山河流轉(zhuǎn)承載文明的夢境和脈象……
3
木勺漂流……
我的思緒也追隨著順流而下,帶著雪域陽光的剛烈、冰雪的凜冽、草原的遼闊、青稞的堅韌,在橫斷山脈的褶皺里左沖右突,流經(jīng)川西壩子浸潤數(shù)百里稻花芬芳,經(jīng)歷4300多公里艱難跋山涉水,而后終于在宜賓的煙雨中與岷江相擁合匯成長江。正是在這“萬里長江第一城”的溫柔臂彎里,青藏高原的圣潔與“天府之國”的豐饒完美邂逅,釀就了流芳千年的傳世奇跡。
我曾在通天河畔捧飲雪水,清冽如刀;我曾在雪山之巔捧飲陽光,熾熱似火。多年后,我在宜賓竟嘗到熟悉的凜冽、醇厚和熾熱,才驚覺一脈相承,在這同一條河流與五谷交融、時光孕育的神奇美妙杯盞里,充盈著高原故鄉(xiāng)的冰雪、烈陽和不染的純凈。
追尋那只自江源漂流而下的夢中木勺,我曾到過宜賓。其地處巴蜀南部、長江上游,西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東依綿延陡峻的巫山、大巴山脈 ,南接巖溶、盆地、峽谷錯綜密布的云貴高原,北臨巍峨雄偉的秦嶺,四面屏障,溫暖濕潤,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更得益于長江的源頭活水,厚德載物人杰地靈。它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及糧農(nóng)組織定義譽(yù)為“在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yōu)質(zhì)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qū)”,譽(yù)有“中國酒都”之稱。
這里也曾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自古商賈云集,商貿(mào)繁榮,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稱。這一切,皆緣于長江無私地哺育和恩寵。
也就是在那個油菜花飄香的春夜,在宜賓千年古鎮(zhèn)——李莊,初次與五糧液邂逅,當(dāng)?shù)谝豢|濃香喚醒味蕾時,我竟仿佛嘗到唐時戎州“重碧酒”的遺韻、宋時“姚子雪曲”的清雅、元明古窖的渾厚……夜宿李莊,推窗可見江心漁火明滅。長江在這里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深情醞釀,帶著青海高原的祈愿和祝福奔向大海。
燈火闌珊,杯盞盈盈,唇齒間仍回蕩著冰川融水的冷冽、五谷精華的馥郁,以及逾千年匠心的溫度。我恍惚間看見長江的浩蕩,天地的饋贈,人間的煙火,還有詩人把酒遠(yuǎn)去轉(zhuǎn)身的背影,還有那把從江源漂流而下的木勺……
4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宜賓出美酒。于是,詩人們來了。詩為酒伴,酒為詩魂,因故,自古至今,詩與酒聯(lián)姻,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歷史劇故事,留下醉人的千古佳話。
相傳,公元765年,杜甫乘一葉扁舟從嘉州東下至戎州,受到當(dāng)?shù)毓俑疅崆榻哟6鸥ν达嫛爸乇叹啤焙笤娕d大發(fā),當(dāng)即揮毫作了《宴戎州楊使君東樓》一詩:“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據(jù)說,公元782年,經(jīng)唐德宗下詔,“重碧酒”正式成為官方專供酒(郡釀),一時名傳遐邇,燒酒作坊、酒肆興起,沽酒、飲酒者車馬盈門,絡(luò)繹不絕。
300多年后,到了北宋年間,據(jù)說高吟“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大詩人黃庭堅游歷宜賓,遇見其前身即為“重碧酒”的“姚子雪曲”,喜不自禁,每日“晨舉一杯”,樂此不疲。看他填的詞,亦令人難免陶然而醉:“小院一枝梅。沖破曉寒開。晚到芳園游戲,滿袖帶香回。玉酒覆銀杯。盡醉去、猶待重來……”后來,他還在流杯池旁題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安樂泉頌》:“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品酒,品出了靈魂精髓,令后人贊嘆不已。難怪有人說,黃庭堅是歷史上最早鑒評五糧液,得其真味和神韻的人。
那是2023年8月,當(dāng)我隨著第七屆“唐蕃古道詩歌節(jié)”的詩人團(tuán)隊(duì),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立新鄉(xiāng)葉青村。在這個季節(jié),美麗的格桑花開遍原野,當(dāng)詩人們沿著棧道登上一座山頭,映入眼簾的是氣勢磅礴的長江上游通天河。在這里,浩蕩的江水舒緩地形成一個“U”字型大拐彎,繞過巍峨的山峰,一路向東而去。那是一種多么堅韌不拔的力量,讓它如此執(zhí)著地沖破群山的重重阻攔,奔向大海的懷抱。
一江碧水,浩浩湯湯,醞釀美酒,也孕育燦爛文明,貫穿古今,輝耀乾坤。縱使家國萬里,一杯在捧,就是一捧溫暖的山河,一捧永遠(yuǎn)的鄉(xiāng)愁。一卷詩頁,洋洋灑灑傳佳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我聽見杜甫千年前的吟唱,還在春江的浪花里回蕩……
5
杯藏精神,其曰和美……
那個春夜,告別杜甫、黃庭堅他們,我回過神來。在李莊,杯盞山河,尚盈盈于胸臆,沸沸于血脈。我回眺千里之外冰乳上的那滴水,熠熠生輝,那是一條大江誕生時最初的啼哭,我仿佛看見了天地間生命最初的和美。
而那只漂泊在想象中的奇幻木勺,它在傳遞一個塵世間生生不息的理念,那就是理解、包容與和美。
從一滴雪水到一杯美酒,從700余年古老窖池到萬里詩篇,既是自然萬物的饋贈,也是人文沉淀的升華,秘藏著山河精神、時光玄奧、文明密碼。
大江滋潤、淘洗,五種人間食糧在宜賓相遇,演繹了中國和美而精彩的酒文化歷史和精神。高粱的赤紅、大米的皎白、糯米的玉潤、小麥的赭褐、玉米的金黃,五色在陶甑中蒸騰,化作一縷氤氳的香氣。
這不僅是五種糧食的融合,更是五行思想的味覺顯影——高粱產(chǎn)酒清香味正、大米產(chǎn)酒醇和甘香、糯米產(chǎn)酒純甜味濃、小麥產(chǎn)酒曲香悠長、玉米產(chǎn)酒噴香尾甜。世代工匠傾注匠心,到今天遵循“種、釀、選、陳、調(diào)”美酒五字訣,將自己的智慧、手藝和自然的饋贈調(diào)和成“各味諧調(diào),恰到好處”的瓊漿玉液。正所謂“五土浩浩,五谷穰穰。為酒為醴,惠我家邦”……這是杯盞于千年時光中持續(xù)醞釀、升華的中國酒文化的美學(xué)和哲學(xué)。
如果說,五糧液是萬里長江寫給宜賓大地的一首情詩,那么,她的每個韻腳都押在“和美”二字上,入口甘美,入喉凈爽——
猶如姜古迪如冰川上最初滑落、映著雪山冰云、高天大地的那顆晶藍(lán)色水滴。
這一滴滴水珠深情地?fù)肀г谝黄穑宦非靶校瑓R聚成這條名揚(yáng)天下的東方巨流,以勢不可擋的堅韌信念,滋養(yǎng)著古老的華夏大地,使花開花落的兩岸,春風(fēng)蕩漾,萬物生長……
(推廣)
作者簡介:
楊廷成,青海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七屆、第八屆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詩刊》《人民文學(xué)》《星星》《詩歌月刊》《揚(yáng)子江》《詩潮》等文學(xué)期刊和多種詩歌選本。著有詩集《雀啼民間》《遠(yuǎn)方的月光》等9部,主編或與友人合編出版文學(xué)作品集《放牧的多羅姆女神》《云水間的歌謠》等15部。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yán)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