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識、指明路徑。推動高質量發展怎樣理解“兩山”理念的理論意蘊與價值?
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20年前首次提出的重要理念和科學論斷,如今已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術語和標識性理論命題,成為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調研時用普通百姓耳熟能詳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來概括闡述經濟現代化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互動關系,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3年9月,他在回答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學生問時,作出更加系統辯證的表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理論與政策意涵,我們可以在較為具象的層面上來把握,主要是指科學合理明智地實現自然生態資源與環境的經濟化開發利用,即實現生態的經濟化和經濟的生態化;也可以在世界觀方法論的層面上來理解,主要是指正確認識與處理好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站在不斷提高的理論和實踐水平上促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于前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曾明確指示“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逐步找到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子;對于后者,他在2018年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概括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因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宗旨要義,就是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而它的踐行要求,則是要處理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之間的關系,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必須明確,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但無論從社會主要矛盾現實呈現還是從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面臨著的老問題新挑戰來說,如何促進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之間的協同推進,依然是黨和全社會必須面對的重大任務或考驗。
一方面,高質量發展目標明確,但國內外不確定性和挑戰因素明顯增多。對于我國中長期的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已經作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無疑是宏大而令人鼓舞的,但它的實現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或輕輕松松的。實際上,即便僅就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目標來說,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都將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全面深刻轉型過程,而我們離這些奮斗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帶來的諸多挑戰性因素和國際環境中不確定性的顯著增加,都構成對我國發展目標的戰略性沖擊,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高水平保護目標實現機遇與挑戰并存。傳統意義上的生態環境保護指標近年確實有了較大幅度改變,集中體現為一些突出環境難題得到了較大幅度緩解或解決,但也必須承認,基于傳統技術和方法的生態環境保護質量提升空間漸趨有限,而在接下來的較長時間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將處于一個相對較快的增長期,其突出難題就是碳能源密集型和相對低效的經濟產業結構依然制約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改善。
當然,我們已經成功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破解之道。那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指出的,把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系作為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的首個重大關系。其關鍵之點并不在于單獨強調上述某一個方面的重要性及其實踐應對,而在于將二者統籌考慮、有機結合,以辯證思維和系統性政策舉措促進實現二者的融通共榮。形象一點說,我們所追求的高質量發展或高水平保護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要以發展的生態“含綠量”來提升發展的“含金量”。
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就曾對浙江麗水長期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從而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協同推進“點贊”。2022年6月,他視察四川宜賓三江口時又叮囑指出,要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對此,從不斷提升長江上游以及整個長江的水質標準的角度來理解,能夠釀出美酒的水質才是好的水質,這也成為五糧液等長江上游酒企釀造美酒的出發點,而永續保持這種好水質當地更需持續采取日趨嚴格的水質保護治理措施,作出產業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上的抉擇。而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更寬廣視角看,美酒產業也體現了生態經濟中的“含綠量”與“含金量”的辯證統一——美酒產業正因為基于極度嚴苛的自然生態環境特別是水源條件,進而也獲得了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意義。長江上游之所以匯聚了我國最多的美酒品牌——堪稱“長江美酒河”,正是長江上游生態長期得到原真性或高水平保護的結果。相應地,像全國其他地區示范一樣,長江上游美酒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是創新性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地域性鮮活案例,并作為一個整體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慶治;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攻關專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話語理論體系及其原創性貢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25LLMLA012)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