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楊
今天上午,在市衛生健康委召開季節與健康(秋季)新聞發布會上,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醫學中心主任鄭榮秀主任醫師介紹,現在中小學已經開學,學生們開學后正好趕上季節由夏入秋,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增大,加上生活、學習節奏加快、校園人員密集,孩子們容易出現多種健康問題。從臨床接診數據來看,秋季兒童主要有三類高發疾病及常見健康問題,家長需要重點關注并科學應對。
第一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第一類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普通感冒、流感、支原體肺炎最為常見。臨床中,這類疾病多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若孩子癥狀較輕,體溫低于38.5℃,可通過溫水擦浴、多喝溫熱水及休息緩解;超過38.5℃或之前有過抽搐史,應及時給予退燒藥物,避免高熱驚厥,推薦布洛芬及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家長們同時要注意,流感與普通感冒雖然癥狀相似,但癥狀較重且傳染性更強,若孩子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精神萎靡、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難,需盡快就醫排查,避免延誤治療。此外,秋季空氣干燥,花粉和塵螨等過敏原增多,過敏體質的孩子們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眼癢等過敏性癥狀,有哮喘史的孩子也容易哮喘發作,家長們應注意防范,比如家中保持清潔,定期更換床上用品,外出戴口罩、防光鏡,有哮喘史的孩子隨身帶好哮喘發作控制和緩解藥物等。
第二類?消化道疾病
第二類是消化道疾病,包括秋季腹瀉(輪狀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感染)、細菌性腸炎等。剛開學孩子腸胃適應校園餐需要時間,若飲食不規律或餐具不清潔,與患病同學共用餐食等,就容易患消化道疾病。孩子可出現食欲不佳、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部分孩子還會伴隨低熱、乏力。孩子一旦出現這些情況,首先要暫停油膩、生冷食物,改為米粥、面湯等易消化飲食,減輕腸胃負擔;若腹瀉次數多或嘔吐頻繁,需補充口服補液鹽,少量多次飲用,預防脫水。特別提示,若孩子出現尿量明顯減少(如4-6小時無尿)、口唇干燥、精神差,或腹瀉伴隨大便帶血、持續高熱,需立即就醫,避免發展為重度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第三類?適應障礙引發的健康問題
第三類是適應障礙引發的健康問題。剛開學孩子因為作息改變、學習緊張等容易引發情緒焦慮,有的孩子出現頭痛、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甚至頻繁眨眼、清嗓子等癥狀,但體格檢查及化驗均沒有明顯異常,一般稱為“心身反應”或“心理、情緒障礙的軀體癥狀”。這類問題容易被忽視,有的孩子甚至無法繼續上學。家長需與孩子密切溝通,比如一起制定作息計劃、保證睡眠時間、睡前陪伴溝通緩解孩子焦慮;若癥狀持續超過1周,建議帶孩子到兒科或心理科咨詢,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同時,幫助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鄭榮秀強調,秋季常見病預防的關鍵在于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室內要多通風,帶孩子適當戶外活動、保證營養均衡,同時教育孩子在校園勤洗手、不共用水杯,加強對孩子的陪伴和溝通,從生活細節入手共同筑牢孩子秋季健康防線,讓孩子更安心地投入校園學習和生活。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