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不知不覺冒出了許多“小紅痣”,有人說是皮膚衰老的表現,也有人說是肝臟出現了問題。這些“小紅痣”看著類似,其實各有不同,有些可能真是疾病的預警信號。
皮膚上常見的“小紅痣”大多為血管性病變(如嬰幼兒血管瘤、櫻桃樣血管瘤、蜘蛛痣)和出血性疾病(如紫癜),其本質是血管內皮增生、血管擴張或紅細胞外滲。
櫻桃樣血管瘤
櫻桃樣血管瘤又稱老年性血管瘤,在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但并非老年人“專屬”,中青年人身上也可能出現。其外觀特征明顯:主要長在軀干或上肢;通常表現為桃紅色半球形丘疹,大小1~5毫米;邊界清晰,表面光滑,用手按壓不褪色;不痛不癢,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櫻桃樣血管瘤一般是良性病變,是皮膚老化的正常表現,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處理。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抓撓摩擦,防止破潰出血。如果感覺影響美觀,可采取激光、冷凍等物理治療方式將其去除。
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好發于嬰幼兒,是血管內皮細胞及周圍組織的良性增殖性疾病,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發病率約為4.5%,多發生在出生后的數周內。
盡管帶一個“瘤”字,但先天性血管瘤其實是過度增殖的血管內皮細胞,里面流動著血液。
嬰幼兒血管瘤多為頭、面、頸部的單發病灶,偶見多發病灶。
對于低風險的小病灶,建議先觀察,大部分會自行消退。
如果長在眼周、口鼻等“危險區”,或者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可以采用藥物、激光治療。1歲前是黃金干預期,可減少合并癥風險。
蜘蛛痣
蜘蛛痣是一種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形成的血管性病變,因其形似蜘蛛而得名,多發于面部及軀干上部。其典型表現為:用棉簽按壓中心紅點時,蜘蛛形態消失(因血流暫時阻斷),松開后迅速恢復原狀。這也是和櫻桃樣血管瘤的主要鑒別點。
蜘蛛痣本身是良性病變,其形成與雌激素濃度增加有關。之所以有傳言“蜘蛛痣=肝癌”,是因為肝功能異常時,對雌激素的滅活作用出現障礙,導致雌激素在體內滯留,進而導致體表小動脈及其分支高度擴張。
因此,發現蜘蛛痣時,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判斷。如果是健康年輕人或者孕婦單發無癥狀蜘蛛痣,可以進行觀察;如果是肝炎患者、長期酗酒人群,建議進行肝功能及影像檢查,排除潛在疾病;如果短時間內出現多個蜘蛛痣,同時伴有皮膚或黏膜黃染、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須及時就醫排除肝臟病變。
紫癜
紫癜是一種皮膚或黏膜的出血性損害,由血管通透性或脆性增加后紅細胞外滲所致,壓之不褪色。根據其皮損面積可分為瘀點(直徑<2毫米)、瘀斑(直徑≥2毫米)。
根據成因不同,紫癜可分為過敏性紫癜、壓力性紫癜、色素性紫癜,以及凝血功能異常等系統性疾病的紫癜皮損。
皮膚科重點關注的是過敏性紫癜,這是一種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主要出現在雙下肢,呈現出血性的斑丘疹,可伴有腹痛、關節疼痛、腎臟損害等,確診后應積極治療。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 申晨
整理:健康報特約記者 聶文聞 通訊員 熊婉婷
編輯:王建影?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