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智庫研究員 朱煒琳
2025年的全球游戲市場,在新興技術驅動與玩家需求升級中迎來新增長期。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自研游戲海外收入95.0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1%。全球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近日發布的《2025年海外游戲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手游發行商“收入增長榜TOP10”中,中國廠商占據了7席。社交媒體平臺“X”(原推特)最新發布的《2025年X游戲出海全球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X白皮書)認為:中國游戲正以“敘事”為核心,打破文化壁壘,重構全球玩家的情感連接與消費決策,完成從產品輸出到文化共鳴的升級。
X白皮書總結了游戲成功的“火山模型”,即游戲敘事內容、玩法創新、文化與情感鏈接、社群互動這四個關鍵維度當中,任一維度的做到極致,便可引發“火山噴發”,使得游戲“迅速出圈”、下載量激增以及引發社交媒體熱議。2025年上半年中國出海爆款游戲正是呈現“玩法+敘事”雙輪驅動的特征,通過精妙的玩法融合與深厚的文化表達,構建出能與全球玩家產生強烈共鳴的沉浸式虛擬世界。
除了“講好中國故事”,“本地化敘事”的深度實踐同樣重要。X白皮書通過對東南亞、中東、拉美三大新興市場的對比分析發現,出海爆款游戲不僅在文字內容方面做了“本地化”調整,美術風格也傾向于使用具有區域特點的文化符號。更值得關注的是“文化共創”模式的興起。頭部廠商已開始與海外本土創作者合作,由當地作家參與劇情編寫、畫師設計角色服飾。這種“全球敘事+本土表達”的模式,能夠推動中國游戲從“外來傳播者”轉變為“文化共建者”。比如,Niko Partners 與沙特電子競技聯合會聯合發布的調研報告表明,74%的沙特玩家認為,在電子游戲中呈現阿拉伯角色、故事、文化和背景設定“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這說明,通過本土化內容和活動建立起文化及情感層面的聯結已成為撬動中東游戲市場的核心支點。
盡管2025年中國游戲出海成績斐然,也存在一些挑戰:跨文化敘事的“精準度”仍是難點,游戲敘事內容何如用技術賦能以及如何長線運營仍待挖掘。比如,部分游戲因對區域文化符號的誤讀引發爭議;此外,AI生成內容(AIGC)的普及雖提升了產出效率,但容易導致“同質化”風險。
對此,X白皮書提供了一些建議:
一是做好市場洞察與趨勢預判。通過全球玩家的實時討論和反饋,精準捕捉不同地區的用戶偏好,為本地化策略和產品優化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撐。在一些對文化共鳴高度敏感的地區,游戲廠商可以通過打造符合當地口味的角色和故事跨越文化壁壘;對一些細分品類有特殊偏好的地區,可進行玩法創新或本地優化,快速響應市場趨勢。
二是信任建立與品牌聲譽強化。平臺內高活躍度的核心玩家、KOL及社群可共同構建強大的信任網絡。X數據顯示,49% 的玩家因朋友推薦嘗試新游戲,57% 的玩家通過發行商聲譽判斷游戲質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7% 的付費玩家和 42% 的重度玩家會因為游戲廠商的聲譽選擇是否購買嘗試一款新游戲,凸顯了平臺社群聲譽的關鍵作用。
三是精準營銷與用戶轉化。依托垂類內容創作者和精準的興趣推薦機制,游戲廠商可高效觸達目標用戶。同時,通過社群互動(如話題活動、版本更新討論),能夠以低成本實現高效能的品牌和效果協同,顯著提升用戶轉化率。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