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近來,“第一杯,敬自己”的話題席卷各大短視頻平臺,引發無數網友模仿創作。“敬自己,敬買了吉他后就放在角落吃灰,永遠三分鐘熱度,可永遠愿為喜愛買單”;“敬自己,敬明明專業不對口,卻敢一頭扎進新領域,然后果然失敗,但仍不服輸”……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敬自己”的杯里,究竟斟滿了怎樣的情緒與思考。
鏡頭前,他們或舉酒杯、或捧茶盞、或端奶茶,將那些非凡的經歷、坎坷的遭遇,乃至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裹上幽默的外殼,坦然分享。這并非一場單純的情緒釋放,更折射出年輕人對自我價值的重新審視:不再執著于外界認可的勛章,而是主動為自己的每一份努力蓋章。
杯中蘊藏的,是對自我的關照,是一種深刻的主體性覺醒。傳統意義上,“敬酒”的對象常是父母、師長、領導,感念的也多是外部扶持與機遇。大家習慣了把致敬和謝意留給他人,把自己放在最后,乃至被遺忘的角落,仿佛那些努力是“不值一提的”,小情緒是“不重要的”。奔波的路途中,我們總是忙于應對世界,卻疏于安頓自己。即使閑暇時光,歡娛和熱鬧也總是源于外界與網絡。
這杯“敬自己”,就是一次遲到的自我對話、一次難得的自我肯定,要將那個最重要卻最易被忽略的人拉到臺前——敬的不是多么耀眼的成功,而是即使無人關注,也在努力奮斗的自己;敬的不是一帆風順的幸運,而是哪怕跌跌撞撞,也沒放棄往前走的自己。
最令人動容的,是“敬自己”的敘事里,沒有“必須優秀”的焦慮,而是“接納平凡”的溫柔。驚天動地的成就當然值得慶祝,可如果只有這種形態被關注,只會衍生更多披著新式外衣的“成功學”。但在這些視頻里,我們看到了對“尋常”的擁抱,對“簡單”的熱愛:敬那個今天有好好吃飯的自己,敬煮出一碗泡面沒有糊鍋的自己,甚至只是敬記得給窗臺綠蘿澆了一次水的自己……
成功如何?失敗如何?普普通通又如何?生活的意義并非總在遠方的波瀾壯闊,也真切地潛藏于眼前的溪水潺潺。即使沒有耀眼的名聲、沒有傳奇的成功,每一個平凡的你我依然擁有為自己舉杯的資格,只要我們的努力沒有辜負自己。
“敬自己”,也是在為個人“松綁”,指向一種更豁達的人生哲學。社會時鐘里,我們常被“別人的進度條”追著跑。有人畢業就進了大廠,有人年紀輕輕就獲獎無數,有人朋友圈里全是旅行打卡的照片,對比之下,自己好像什么都沒做成。可在“敬自己”的鏡頭里,沒有這樣的比較。為陌生人讓了一次座,同樣值得被贊賞;配合同事完成一個項目,同樣應該被肯定。
需要看到,自我肯定不能落于固步自封或自我陶醉。但學會不把個人價值捆綁在功利化評價里,懂得欣賞自己的每一步成長,接納自己的每一次不完美,也是一種了不起的進步。植物不必都長成玫瑰的模樣,雛菊有雛菊的爛漫,蒲公英有蒲公英的自在,又何必活成他人眼中的“標準答案”?
看到自己,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療愈自己。此刻屏幕前的你,不妨也試著跟自己碰個杯——敬這一天別人目光下的平凡,也敬這一天唯自己才知的不平凡;敬那些沒說出口的委屈,也敬那些藏在心底的歡喜。生活或許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但認真生活的你,本就值得一份儀式與鄭重。
這正是:
杯酒遙敬歲月長,微光亦可映星芒。
平生莫羨千帆競,自有清風入我艙。
大家晚安!
(文|常晉)
敬自己。圖片來源:青春北京微信公眾號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