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水天上來,從“世界第三極”一路跌落,劈開重重大山,在蒼茫大地上刻畫出一道道鬼斧神工的優美曲線,時而像一個身姿曼妙的少女,時而像一個呼嘯奔跑的少年。那時它還不能稱之為江,人們叫它沱沱河、通天河。到了第二級階梯云南高原,已然是一個青春煥發、活力四射的青年,在高山峽谷中輾轉騰挪,橫沖直撞。這時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金沙江。
本世紀初我曾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三江并流辦公室掛職。“三江并流”是指從青藏高原一路南下的三條大江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在一片雪山成列的崇山峻嶺中齊頭并進,形成罕見的“江河成行而不交匯”地質地貌景觀。我們那時的工作就是為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我曾經兩次駕車、騎馬、徒步橫穿三條大江,一次又一次地從雪山之巔下到江河谷底,再從大地褶皺深處一路爬升到白云之上。切割縱深的大峽谷、雄奇瑰麗的雪山自是美得無法言說,讓我感慨的是雪山再高大雄偉,終究還是抵擋不住江河奔涌而下的力量。江河中的波浪不是翻滾著向前,而是跳躍著向天吶喊。更讓我驚嘆的是,三條大江在云南的怒江和麗江兩個地方分道揚鑣,怒江進入緬甸,成為薩爾溫江;瀾滄江一路南下,從西雙版納出境成為湄公河;唯有金沙江在麗江石鼓鎮華麗轉身,神奇地掉頭向北,圍著層層大山兜了幾個圈子,再毅然決然地一路向東,向著四川盆地、向著三峽、向著廣袤的中華大地,生生不息地奉獻出它震古爍今的江河之愛。
金沙江一路行到宜賓與岷江匯合,宜賓挾江河之勢,傲然矗立在四川盆地之南。江河站在新的賽道,城市也因長江的滋養,不斷開啟一個又一個的新征程。我的家鄉自貢與宜賓毗鄰,從云南回四川,經常沿宜昭高速自駕回家。這條在本世紀初才修通的高速公路,大體沿著金沙江的流向,從云南高原一路奔向四川盆地。當車進入宜賓境內時,山勢突然平緩起來,聳入云天的大山不見了,一脈又一脈的山巒舒展起伏在富有韻律感的綠色田疇,像一段大地交響樂從激昂的奏鳴曲進入浪漫的抒情樂章。車過金沙江大橋,橋下的江水浩蕩東流,平緩豐沛,似一個閱歷深沉的漢子,隱藏的力量令人敬畏。
由于宜賓和我的家鄉挨得近,每次路過宜賓或去宜賓出差,便會感覺到那些丘陵、村舍、田疇、竹林、小溪都似曾相識,仿佛從小就廝混其間,連田里的雞鴨都相熟。我相信,在川南的大地上有無數我所不知的大路和小徑、大河與小溪,都讓我和我的故鄉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所謂同飲一江水,或者同飲一杯酒,其實說的是地氣相接、心靈相通的某種認同感。在云南和朋友們飲酒時,每喝到川酒,尤其是出自宜賓的五糧液,熟悉我的朋友就會說,這是你家鄉的酒呢。是的,我會像天下所有眷念故鄉的人那樣,給他們講我所知道的五糧液,就像講我家鄉的那些動人故事。
我會告訴他們,所謂五糧液,乃是取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而成。此種釀造方法已逾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在唐朝時期它被稱為“重碧酒”。公元782年,經唐德宗下詔,“重碧酒”正式成為官方定制酒(郡釀)。杜甫途經宜賓時曾飲過它,還揮毫寫下“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詩酒本是一家,想必“詩圣”在飲下一杯又一杯的“重碧酒”時,既驚嘆于它的醇厚深沉,又忘記了自己的年老多病,把酒臨風,詩興大發。一個喝醉了的詩人,詩情都在酒里了。
在宜賓老城里,有一處源于1276年的古老酒窖池群。掰起手指頭算算這個年頭,不能不讓人心生敬仰。俗話說“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一口數百年的老窖池,自有它神奇動人、不可探幽的地方。保存一口古窖池非易事,其間該是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滄桑演變?活著的古窖池,改朝換代不斷其味,人生代代不易其香。迄今為止,五糧液元明古窖池群被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群,從元明時期一直連續使用至今,并且使用功能完好、從未停止過發酵。
以宜賓“長發升”“利川永”等八大古酒坊為代表的元明古窖池群是名酒五糧液的源之所在、魂之所系。被人們精心保護下來的“長發升”釀酒作坊,仿佛就是我童年時期所熟悉的某個場景。前店后坊,磚木結構、朱門黛瓦的一排老屋里,穿斗木梁下,燈光幽暗,一堆堆等待窖藏的原料正被工人們蒸制、翻炒,廠房里熱氣蒸騰、酒味飄香。那場面讓我感覺像正在時間之河里逆水行舟,穿越回自己的童年。光著膀子揮汗如雨地翻炒糧食的大哥,似乎就是我童年的某個發小。車間里的工人師傅仍在使用古老的操作流程和釀造工藝。盡管這活兒干起來很累,看上去也和時代很不合拍。但這正是五糧液所恪守的魂一樣的東西。據介紹,這間老酒坊是五糧液酒優質品率最高的釀酒車間,既是五糧液寶貴的生產資源,又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文化遺產。一口釀酒的古窖池,積淀了多少歷史風云,匯聚了多少人生況味,蘊含了多少民間智慧,以及按專業術語說,融匯滋養了多少微生物群落,說起來或許會和長江水一樣長。
我們必須對一口老窖池表達自己的敬意,正如我們面對浩蕩東去的長江,深懷敬仰崇敬之情。我們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宜賓,江水滋養了這座多情的城市,讓它享有“中國白酒之都”的榮耀,城市則萃取出一樽美酒,以慰長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供養。
(推廣)
作者簡介:
范穩,1985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中文系,同年到云南工作?,F為云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云南省文聯副主席。云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F已發表各類題材、體裁的文學作品700余萬字,已出版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十七部。含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及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體裁。代表作《水乳大地》《大地雅歌》《悲憫大地》。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