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承辦的東北抗聯遺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舉辦,首次集中展出東北抗聯遺址出土文物。
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出土的糧窖陶缸 ?國家文物局供圖
特展展出文物、標本1289件,將珍貴文物、檔案文獻、歷史影像、歷史場景進行立體呈現,以物敘事、以物證史,充分展現東北抗聯艱苦抗戰、功垂霄壤的光輝歷史,中華兒女頑強不屈、血戰到底的民族血性,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鋼鐵脊梁和中流砥柱作用。
東北抗聯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抗日武裝,在白山黑水之間、林海雪原深處勇赴國難、英勇抗敵,在中國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特展以“密林考古—絕境苦斗—浴血奮戰—豐碑永存”為敘事主線,以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為依據,以密營遺址考古發現為切入點,還原密營、哨所、作戰工事遺址等歷史場景,再現了東北抗聯將士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誓死保衛祖國的雄壯史詩。
七星砬子兵工廠遺址圖片和出土文物 ?張 影 攝
展覽現場對抗聯遺址進行復原,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抗聯將士的生存與斗爭環境。“90后”觀眾吳晨說:“此次展覽令人耳目一新,走入展廳仿佛走進了深山雪原。看到抗聯戰士住過的地窨子和用過的石頭手術臺,我感到非常震撼??孤搼鹗吭谶@樣極端艱苦的環境下還能堅持抗戰,讓人十分感動。”
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和木蘭雞冠山抗聯密營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是本次特展的重要支撐。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紅石砬子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孟慶旭介紹:“經過5年的考古工作,我們已厘清紅石砬子遺址的全貌。本次展覽復原了考古發掘出的抗聯半地穴式房屋。”他介紹,抗聯密營包括地窨子式、馬架子式、霸王圈式等多種形式,其中地窨子是主要居住方式。為應對惡劣的斗爭環境和防敵偵察,抗聯將士通過深挖坑、覆蓋樹枝與草皮的方式增強隱蔽性,雖犧牲了采光與通風,卻有效保障了安全。地窨子不僅用于居住,還被廣泛用作崗哨系統。孟慶旭還透露,除大量場景復原外,特展還呈現了四季環境變化的細節,讓觀眾切身感受抗聯將士在不同季節的生活困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抗聯戰士履行了他們的責任,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就是保護好抗聯遺址,把抗聯精神傳承下去?!泵蠎c旭動情地說。
編輯 | 李 雪
審核 | 娜 娜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