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9月1日到9月30日,作為第二屆金熊貓獎的配套活動,“大家一起看電影”展映活動在省內15家影院集中展映國內外40部影視佳片,同時開展超5萬場次電影公益放映,特別設置意大利電影主題單元。為此,我們特約專家學者撰寫針對展映影片的相關評論文章,以饗讀者,敬請垂注。
張洪林
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不僅是光影的交織與故事的鋪陳,更是對人性、情感與社會的深度探索。“四川造”電影《熊貓計劃》,無疑是這樣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該片聚焦“愛”這一永恒的主題,讓觀眾能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刻思考。
影片伊始,成龍飾演的國際功夫巨星Jackie在一場認養(yǎng)活動中,與擁有獨特“大小眼”的大熊貓幼崽呼呼相遇,就此開啟了一段溫暖人心的羈絆。Jackie對呼呼的愛,純粹而真摯,不摻雜絲毫雜質。
在動物園被國際犯罪組織雇傭兵闖入的危急時刻,面對荷槍實彈的敵人,Jackie沒有絲毫退縮,毅然決然地選擇保護呼呼。他與雇傭兵斗智斗勇,絕不放棄。這種愛,無關乎大熊貓的國寶身份,無關乎其可能帶來的巨大價值,僅是源于內心深處最純粹的喜愛。
Jackie喜歡呼呼憨態(tài)可掬的模樣,喜歡它天真無邪的“抱腿殺”,喜歡它毫無保留的信任。這種純粹的愛,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觀眾的心靈,讓觀眾感受到超脫世俗的美好。
它讓觀眾明白,真正的愛,是無條件地付出,是不計回報的守護,是源自內心深處最本能的情感沖動。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這樣純粹的愛顯得愈發(fā)珍貴。更提醒觀眾,不要在追逐物質的道路上,迷失了內心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在電影中,“粉絲”對明星的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當Jackie等人逃亡至野生動物基地又被雇傭兵抓到海船上時,一個有趣的情節(jié)展現出了這種獨特的情感。兩個身上紋滿Jackie頭像的雇傭兵,是Jackie的忠實“粉絲”。從他們看到Jackie時激動得語無倫次的表現,能深切感受到他們對偶像的崇拜之情。
他們對Jackie的愛,源于對其影視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的欣賞與向往。Jackie飾演的角色活潑、機智、勇敢,是正義的化身,這些特質在他們心中種下了英雄夢的種子。盡管他們淪為雇傭兵,但內心深處對偶像的熱愛,讓他們在關鍵時刻沒有泯滅良心。他們偷偷放了Jackie的經紀人,并愿意作為內應,幫助一行人逃跑。
這種“粉絲”對明星的愛,不僅是簡單的追捧,更是對美好品質和自我理想的追求。他們從Jackie身上汲取力量,將對偶像的喜愛轉化為對正義和善良的堅守。這也讓觀眾看到,愛可以跨越身份和地位的差距,在不同的人之間建立起特殊的情感紐帶,激勵著人們追求更好的自己。
富商對女兒帕莎的愛,則是深沉而厚重的。
帕莎患有白血病,身體日漸消瘦,曾經每年去中國看大熊貓的美好回憶,成了她心中最珍貴的回憶。為滿足女兒的心愿,讓她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能有一絲快樂,富商不惜花費重金,甚至雇傭國際犯罪組織去搶奪大熊貓呼呼。
他的行為雖然觸犯了法律,但從一位父親的角度來看,這份愛卻令人動容。他看著女兒憔悴的面容,心中滿是痛苦和無奈。為了女兒,他愿意付出一切代價。當Jackie看到病床上的帕莎,那蒼白的面容和瘦弱的身體,也不禁為之落淚。最終,Jackie將呼呼帶到帕莎的床邊。那一刻,帕莎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份父愛,如山般沉重,如深海般深沉。它不求回報,只愿孩子能幸福快樂。在這個故事中,愛有時會讓人陷入兩難境地。但正是這種掙扎,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了愛的真諦。
影片結局,對保護野生動物、敬畏生命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主題,起到了強化和升華的作用,構建起一個充滿溫情與感動的世界。它讓觀眾明白,愛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無論是人與動物之間純粹的喜愛,“粉絲”對明星飽含理想追求的崇拜,還是父母對子女深沉無私的關懷,都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落幕時分,《熊貓計劃》的溫情仍在心底流淌。愛意雖形態(tài)各異,卻共同勾勒出愛的本真——無關物種、身份與境遇,只關乎純粹的守護與共情。
正如世界文藝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所說:“愛,是我們對自己及他人生命體驗的深刻共鳴,是人類情感中最復雜、最美麗的旋律。它貫穿于藝術與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賦予我們存在的意義。”
這部影片如同一束愛的光譜,既照亮了銀幕里的故事,也提醒觀眾:珍視身邊每一份愛,便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作者簡介
張洪林,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廣安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安市作協(xié)會員。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