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四川省第三屆川劇匯演啟動,將持續到2026年春節前。自2023年首屆川劇匯演舉辦以來,川劇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天府文藝名作高峰計劃,持續打造“文藝川軍”品牌。作為四川代表性名片之一,借助匯演平臺,川劇將得到更多破圈推廣助力,在文旅融合等領域發揮獨特作用。為此,我們特約專家學者撰寫相關評論文章,以饗讀者,敬請垂注。
西嶺雪·文藝視評(139)
王奇 郭良恒
由自貢市川劇藝術中心創排的大型原創川劇《君子光第》,以戊戌君子劉光第為錨點,將百年前的“君子之道”通過川劇藝術的獨特語匯,轉化為叩擊當代人心靈的精神力量。
這部劇的價值不止于還原一段歷史、傳承一門技藝,更在于以傳統藝術為橋梁,讓君子精神從典籍中的抽象概念,變為可感觸、可共情、可參照的現實鏡像,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以知行解碼君子本色
川劇《君子光第》的突破,在于剝離歷史標簽,還原劉光第作為真君子的行動邏輯——他的君子氣不是源于空談道義,而是源于知與行的耦合,這是其精神能穿越百年的核心密碼。
甲午戰敗后,目睹慈禧太后為慶壽強拆民房、草菅人命的暴行,時任刑部主事的劉光第沒有躲在書房哀嘆時運不濟,而是揮毫寫下《甲午條陳》,直指太后祝壽、民不聊生的荒誕。這段劇情弱化了文人筆墨的雅致,強化了筆如刀的鋒利。
《甲午條陳》的直白控訴,將君子憂民從憂思轉化為諫言的行動,展現了劉光第剛正不阿的性格,更體現出對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與對正義的執著堅守,成為投身維新變法的重要契機,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情懷。這種敢為百姓發聲的勇氣,打破了傳統文人明哲保身的桎梏,讓君子不再是書齋里的清客,而是直面現實的勇者。
戊戌政變后,劉光第深知自己的死能讓世人看清清廷的腐朽,能為后來者點燃堅守的火種。慷慨就義的場面,通過妻兒的送別,體現了他對妻子、兒子的愧疚。這種家國大義與兒女情長的交織,擺脫了君子固有的刻板印象——不是不懂恐懼、眷戀,而是選擇將道義置于個人安危之上。這種“帶著軟肋仍敢前行”的真實,讓百年后的觀眾讀懂:君子精神從來不是完美無缺,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抉擇。
以君子精神照見當代生活
一部優秀的歷史劇,從不只是還原過去,而是照亮現在。
劉光第與譚嗣同的相識相知,成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他們志同道合,共同為維新變革而奔走。劇中的劉光第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也需要面對晉升、家庭等現實問題。他在家庭與國家之間的掙扎,與妻子曾有歸家的約定,拉勾的細節充滿生活氣息。而在面對國家危亡時,他最終還是選擇舍小家為大家,食言后坦然向妻子“討打”,展現出作為普通人對家庭的眷戀。
這種情感的沖突與抉擇,讓人物形象更立體豐滿,使觀眾看到一個既有錚錚鐵骨,又有兒女情長的真實君子。只是他在利益與道義的選擇中,始終守住了底線。這種有煙火氣的堅守,讓當代人明白:君子精神不是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小事上不妥協,拒絕做假、不隨波逐流、為弱者發聲等行為。
雖然劉光第的堅守換來革職、赴死的結局,但君子代價背后的價值更可貴。他的死,讓更多人看清了清廷的腐朽,為辛亥革命埋下了種子;他的精神,讓百年后的人仍能感受到堅守的力量。
這種正視代價、肯定價值的表達,讓當代人明白:做君子可能會吃虧,但不做君子會失去內心的安寧、人格的尊嚴和對未來的希望。
以魂載殼彰顯技藝融合
《君子光第》為傳統戲曲的當代轉型提供了啟示:傳統藝術的生命力,從不在于復刻過去,而在于借古喻今;用傳統的藝術語匯,傳遞能滋養當代人精神的文化內核。
川劇作為非遺,不僅需要傳承高腔、水袖等技法,更需要傳承其背后關注現實、傳遞道義的文化基因。君子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通過川劇這樣的載體,從典籍走向生活。
《君子光第》的平衡之道,在于以精神為魂,以技藝為殼。從川劇經典的水袖功夫中,我們能看到劉光第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時的意氣風發,水袖的揮舞如行云流水,既展現了人物的情緒,又具有視覺美感。
該劇在表演上,還融入現代表演理念和風格。演員在表演時注重情感的細膩表達,將劉光第內心的糾結、掙扎、堅定等情感通過細微的表情和動作展現出來,使人物更貼近觀眾的情感世界。
在劉光第與家人告別的場景中,演員通過眼神的交流、語氣的變化,將對家人的不舍、愧疚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表現得絲絲入扣,讓觀眾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個充滿離別愁緒的場景中,引發情感共鳴。
川劇高腔的高亢激昂,在表現劉光第的壯志豪情和悲憤心情時,極具感染力。在劉光第怒斥慈禧暴政的唱段中,高腔的運用讓憤怒如火山噴發般傾瀉而出,強烈地沖擊觀眾的心靈,使觀眾感受到他的正義與不屈。而在劉光第思念家鄉和親人時,昆腔的旋律如潺潺流水,訴說著內心的思念與牽掛,讓觀眾體會到鐵血男兒背后的細膩情感。
川劇傳統的幫腔,也在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腔與主唱的呼應,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層次感,更起到烘托氣氛、強化情感的作用。在劉光第面臨生死抉擇時,幫腔的加入讓緊張的氛圍更濃烈,將內心的掙扎與堅定展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君子光第》不是一部只供欣賞的川劇,而是一次精神的喚醒。君子精神從未遠去,它藏在敢說真話的勇氣里,藏在堅守底線的執著里,藏在為他人著想的善意里。川劇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將這種精神唱進人的耳朵,舞進人的眼睛,刻進人的心里。
(本文為2025年度四川文藝評論中心青年評論人才孵化項目“‘有腔有調’川劇青年評論活動”成果)
作者簡介
王奇,四川傳媒學院副教授,四川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評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郭良恒,四川傳媒學院2024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