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8月28日,在綿陽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現場,綿陽市人民政府匯報了關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審議意見的辦理落實情況,隨后的測評環節以32票滿意、9票基本滿意定格為“滿意”等次。
綿陽空天產業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發現問題到完成整改,不到一個月就解決了困擾企業的‘心頭大事’,這下我們2025年的生產經營總算有了保障!”3月底,攀鋼集團江油長城特殊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長特”)相關負責人拿著國家發展改革委無異議的反饋,向綿陽市人大經濟委工作人員連聲道謝。
此前,綿陽市人大代表在開展相關調研中了解到,攀長特3座電爐的備案信息存在歷史偏差——2016年企業向國務院國資委申報冶煉電爐清單時,因歷史工藝調整與申報人員理解偏差,誤將3座40噸電爐填報為30噸,這與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2018年公告的裝備清單信息不一致。而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要求,若2025年3月31日前未能整改,將不予分配2025年粗鋼產量指標,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正常生產。
得知情況后,綿陽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關注該事項的辦理情況,持續跟蹤督促市政府加快推進整改。市政府迅速組織經信、發改等部門開展核查研判,在確認企業填報偏差屬實后,主動對接省經信廳溝通匯報。3月20日,省經信廳正式復函,確認攀長特3座40噸鋼鐵冶煉設備合規性。此后,企業按流程將相關材料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申請銷號,順利獲得無異議反饋。這場“及時雨”般的監督與協調,幫企業化解了發展危機,也讓企業真切感受到了綿陽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產業發展的速度與溫度。
4月,綿陽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綿陽市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情況的報告。針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不深、產業發展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綿陽市人大常委會提出了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扎實做好企業服務保障等審議意見,并交由綿陽市政府辦理落實。
天儀控制中心
此后,綿陽深入開展重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工作,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新增省級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19戶企業獲評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一系列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玖誼源加速器系列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中玖閃光e-Flash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等。
長虹智能電視生產線
今年上半年,綿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高于全年目標0.7個百分點,制造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4.5%,創“十四五”以來新高;制造業稅收大幅增長,成為綿陽第一大稅源行業。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