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俊伶 文/圖
“當我思考川西高原應該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中起到怎樣的作用,阿壩用三個字給了我答案。”
8月28日晚,“高原糧倉·凈土阿壩—2025農牧品牌之夜”活動在成都舉行,活動現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用“古、厚、饒”評價阿壩農業。
活動現場。
古,是古老、悠久。馬均介紹,阿壩是四川最早開始農耕的區域,也是巴蜀農耕文明的起源。細數阿壩的農牧產品,從古至今一直在行業頂端。例如,從《神農本草經》可以看出,阿壩的花椒早就聞名于世。從《本草綱目》可知,阿壩的川貝母、蟲草、羌活等是上佳的藥材,直接證明阿壩的物產富饒。
厚,是厚重、厚實。阿壩州極具特色的農牧業,與其厚重的地形地貌息息相關。阿壩州處于第一階梯至第二階梯、胡煥庸線的邊緣。這種交匯融合的地形地貌,塑造了阿壩州海拔高、光照足、土壤凈、水源清的地理梯度,更帶來阿壩州農產品的多重維度,“比如說,反季節的高原蔬菜,反季節的糧油作物,特有的高原畜牧。”
饒,是豐富、富饒。在馬均看來,阿壩州的農牧產品內涵豐富、種類多樣,想要出山出圈出川出國,需要龍頭企業定標準穩產量,需要龍頭企業延鏈補鏈,需要龍頭企業增效益樹品牌拓渠道。“阿壩州的農牧業獨樹一幟,但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穩藏安康等角度來看,還必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古、厚、饒”不僅是“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差異化,更是立足本地特色敢于嘗試、創新、深挖的勇氣~ 全面鄉村振興路上,阿壩走出穩健“阿式”的獨樹一幟!
精辟!三字合一,勾勒出阿壩高原糧倉的完整畫卷!古是時間維度,厚是空間與文化維度,饒是產出維度,正因為有了古老的農耕傳統和厚重的自然文化底蘊,才最終孕育出今天豐饒多樣的生態物產。點贊! 這三個關鍵字層層遞進,完美詮釋了阿壩為何能成為高原糧倉:正因為有了**古老**的農耕傳統和**厚重**的自然文化底蘊,才最終孕育出今天**豐饒**多樣的生態物產
高原糧倉,美麗阿壩!
凈土阿壩,迎八方來客!
鄉村振興戰略!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