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名片
夏春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近代史系系主任、教授。2019年牽頭創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兼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會長、孫中山研究院(中山)院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史學理論分會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晚清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理論研究。
.
主要觀點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包括正確判斷二戰性質,正確認識二戰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戰后審判的正義性。核心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核心是深刻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
●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并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引領抗戰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有力策應正面戰場作戰,并使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戰、民主旗幟,推動民主進步力量的發展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四個最”來概括: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與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任何否認、歪曲、篡改二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都是開歷史倒車,不得人心。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堅持正確二戰史觀,正確認識、深刻總結這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核心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抗戰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浴血奮戰的結果,而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挽狂瀾于既倒,對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最終勝利起了不可替代、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并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東北三省,中日民族矛盾逐漸超越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家危難之際,蔣介石卻聲稱“攘外必先安內”,執意打內戰,繼續全力“圍剿”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武裝抗日旗幟,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確主張停止內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根據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華后中國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為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發動“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結束十年內戰,對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后,面臨嚴峻挑戰和考驗,其變數與挑戰來自國民黨。1938年12月,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1939年1月,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針,將政策重點逐漸從對外轉向對內,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之后,蔣介石三次掀起反共高潮。這三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陷入危機。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打退和制止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不僅團結了中間階層,也使國民黨統治集團不能不繼續堅持抗戰,從而化解危機,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總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也就無法形成和堅持全民族抗戰局面。
中國共產黨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引領抗戰正確方向。1938年5月,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發表《論持久戰》,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提出以持久戰應對日本的速決戰,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中國“必然要取得最后的勝利”。《論持久戰》有兩處表述尤其具有新意和深意:一是質疑和批評十個月來國民黨當局以陣地戰為主、一味拼消耗的錯誤戰略方針,強調戰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提出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陣地戰為輔,要做到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兩相比較,雙方之戰略思想高下立判。二是基于以人民為主體的唯物史觀,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抗日主體力量,系統闡釋人民戰爭思想,明確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這是持久戰的精髓,也是《論持久戰》全篇的精髓。這個高度,國民黨在認識上達不到,行動上做不到。《論持久戰》提振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有力策應正面戰場作戰,并使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能在千難萬險中漸成氣候,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通過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一切抗日力量,迅速在敵后站住腳跟。二是正確的戰略方針,中國共產黨提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運動戰的方針。三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全面抗戰路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內,人民群眾被廣泛動員和組織起來,從而使侵華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國民黨軍隊雖然也在敵后開展游擊戰,但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無力也不敢放手發動人民群眾,導致力量急遽萎縮。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是戰略上以弱勝強、充分發揮人民戰爭威力的最有效的作戰形式。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牽制和抗擊了逾半數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到抗戰結束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即解放區已有19塊,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相比之下,1944年,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大潰敗,傷亡數十萬人,8個月內丟失146座城市。
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戰、民主旗幟,推動民主進步力量的發展。反帝反封建是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主線。抗日是為了救亡,屬于反帝。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據地,抗日與民主密不可分:舉凡實行減租減息、著力改善民生,實行民主政治,用新文化取代舊文化,都體現了“民主”訴求,在動員和組織民眾抗日上起了巨大推進作用。譬如,在政權建設上,作為抗戰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以延安為首府的陜甘寧邊區在政府人員構成上采用“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黨外進步人士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用制度來保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誠意。陜甘寧邊區因而成為民主的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政治上最進步的地方。再如,毛澤東將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從維護黨的形象和人心向背高度來看待黨群、干群關系,鄭重告誡全黨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這為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又如,在文化建設上,中國共產黨著力建立和傳播新文化,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主張,極大促進了人們思想和精神的解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迸發,并催生出偉大抗戰精神,有力支撐了全民族抗戰局面。中國在抗戰勝利后如何建設、向何處去?毛澤東1940年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創造性提出并系統闡釋新民主主義理論,明確提出要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陜甘寧邊區成為這一理論的“試驗區”,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雛形。
總之,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和民主大旗,堅持統一戰線,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國民黨沒有放棄抗戰,但實行片面抗戰路線。態度、立場不同,直接影響到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順應時勢和民心,顯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在全國的聲望、政治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當之無愧地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正確二戰史觀,包括正確判斷二戰性質,正確認識二戰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戰后審判的正義性。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德國、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而挑起,是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上升為世界主要矛盾的結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抗日戰爭勝利后,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及中國、蘇聯等國家的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使發動侵略戰爭、雙手沾滿各國人民鮮血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處,把戰爭罪犯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向世人昭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今年5月,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明確指出:“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核心是深刻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雖然有一些西方學者開始肯定、承認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貢獻,但總的來說,西方學界關于二戰的敘述框架沒有實質性改變,依舊以歐美國家為中心,將中國戰場邊緣化。再就是輕視中國戰場的主體作用,把美國援華視為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把美國對日投擲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視為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這些錯誤觀點夾雜著傳統的“西方中心論”以及舊的西方殖民主義思維、冷戰思維,充斥著早已過時的傲慢和偏見,抹殺了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客觀上助長了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氣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可以用“四個最”來概括。
開始時間最早。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至1939年9月戰爭在歐洲爆發時,中國已獨立進行了8年的抗戰;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中國獨立抗戰已持續了10年。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英、法對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動采取縱容妥協的綏靖主義政策。美、英對日本侵華也持妥協態度,美國在援華抗戰的同時,仍一直賣給日本大量戰略物資,客觀上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氣焰。
持續時間最長。從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英勇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韌性、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堅強意志。在漫長而艱難的抗戰歲月里,中國不僅在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戰,同時也在為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而戰。
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中國展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這是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矛盾開始上升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現。中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打破了日本的“速戰速決”戰略。在日本戰略進攻、中國戰略防御期間,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余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里,中國直接和間接卷入戰爭的人口達4億之多。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人,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持久抗戰,使日軍在中國深陷長期戰爭的泥潭,有力配合、支援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作戰。具體地說,遏制了日本“北進”侵犯西伯利亞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牽制和推遲了日本進攻南洋的“南進”步伐,粉碎了日本與德、意法西斯會師中東和西伯利亞、稱霸全球的圖謀。在極為艱難的戰略相持階段,中國政府仍根據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戰略需求,毅然派出精銳部隊組成遠征軍,緊急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
付出代價最大。為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在14年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傷亡3500萬人的沉重代價,按照1937年的比價,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正是基于當時對中國抗戰地位與作用的重視,美、英在戰時廢除不平等條約,與中國訂立新約,使中國在法理上獲得獨立平等的地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后期開始醞釀協商建立戰后新秩序,政治新秩序主要是創建聯合國,制定出確保戰后各國和平與發展的新規則,經濟新秩序主要是創建國際經濟組織,制定出確保戰后世界經濟運行的新規則。中國深度參與了戰后國際新秩序的重建,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參與制定《聯合國憲章》,通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參與審判戰犯。
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立和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要政治基礎。任何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言行,顛倒是非黑白,是公然藐視歷史事實和國際正義,是在挑戰人類良知。歷史鐵證如山,不敢承認和正視歷史是心虛膽怯的表現,缺乏反省歷史最起碼的誠意和勇氣。
二戰勝利是用無數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國際形勢越是變亂交織,我們越要堅持和維護聯合國權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維護國際和平安全,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抗日戰爭鍛煉和造就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烽火洗禮下,中國共產黨迅速走向成熟壯大,成為引領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百余年崢嶸歲月,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篳路藍縷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我們是勝利者,回望抗戰歷史,重在保持應有的自信、從容和淡定,迎接新挑戰、鑄造新輝煌。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歷久彌新。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帶領人民接續探索砥礪奮進,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路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偉大抗戰精神得到傳承和升華。黨帶領人民已走過萬水千山,新征程還會繼續跋山涉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勿忘在莒,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中國擔當!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習了
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中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