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乍暖,邛崍市新建成的十方堂陶藝公園內露營賞花游人如織,趁著周末,很多家長攜小朋友放飛紙鳶,笑聲不斷……近日,這一生動畫景的呈現,最初源自文君街道雙橋社區居民提出的“利用河灘地建設運動公園”建議。
十方堂陶藝公園
近年來,四川省邛崍市堅持把人民建議征集當成民心工程來抓,堅持群眾主體,打造“建言為崍”品牌,依靠“民聲”提質“民生”,以“民生”回應“民聲”,分類開展人民建議日常征集和專項征集,及時有效凝聚群眾智慧、回應群眾關切,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一張網格”為基礎
實現聚民心全主體參與
“咱們古鎮為了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打算建設一條酒文化體驗街區,想問一下大家的看法。”平樂鎮金河社區第三微網格長余昌榮結合“愛鄰議事日”活動,向周邊的商家、鄰居宣傳古鎮發展規劃,并一一記錄群眾的建議。據了解,本次專項征集活動中,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共征集篩選出打造“聲音郵局”、開發酒文化劇本殺等高質量建議100余條,將組織相關優秀建言人代表、商家代表、居民代表、酒業企業家、文旅行業專家等開展座談研討,為后續酒文化體驗街區打造凝心、匯智、聚力。
邛崍平樂古鎮
同時,邛崍市注重人民建議征集隊伍培養,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干部、行業代表、“兩企三新”代表、教師、醫生、新就業群體、“兩代表一委員”、社區專職工作者、黨員志愿者、微網格員、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組建特邀建議人隊伍,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議。并根據工作需要適時開展“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共建幸福美麗家園”“微網實格關愛禮遇措施”等專項征集。
平樂鎮關帝村皂角樹下征集建議
“一套體系”作保障
完善察民情全覆蓋陣地
“下河街的那條斷頭路早就該修了,資金不夠的話,我們老百姓也會支持。”在固驛街道春臺社區的“春臺茶社”人民建議征集點,社區和群眾討論著下河街斷頭路改造難題,大家邊喝茶邊聊,氣氛熱烈融洽。
近年來,邛崍市加大對人民建議征集保障力度,特別針對線下陣地,構建“1+14+189+N”征集站點體系建設,依托市級社會工作綜合服務平臺、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群眾之家全覆蓋建立204個人民建議征集站,在群眾常來愛去的茶館、涼亭、社區食堂等場地,通過微更新、微營造等方式,打造“郵你互動”“大林茶事”等30余個特色人民建議征集點,讓群眾就近就便參與。
邛崍火井鎮大林茶事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智慧建設項目,建設人民建議征集工作信息化平臺,實現建議收集、分析、落地的全周期管理。上線崍建言、互助微心愿、找社區等特色場景,拓寬人民建議征集渠道。”邛崍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
“一套機制”做牽引
構建匯民智全流程閉環
針對基層對人民建議征集流程掌握不牢、群眾易將建議理解為訴求等難點,邛崍市從健全機制體系上入手,規范建立“征集—研判—辦理—轉化—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的工作機制,壓實部門責任,逐步推動人民建議征集作為民生工作前置流程。結合近年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實踐基礎,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與“微網實格”、基層議事協商等深度融合,全市培育201支小區(院落)民情觀察員隊伍,推動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微實事快速落地轉化,完成46個小區、61條事項整治,讓鎮(街道)、村(社區)在實際中更加便捷化、多樣化開展人民建議征集。
同時,建立將群眾的共同訴求轉化為合理建議的機制,推動問需和問計的結合。臨濟鎮對圍繞“道張路升級改造”的230條高頻建議轉化為年度惠民工程,積極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升級道路,為臨濟鎮寨溝村鄉村旅游、農產品外銷創造便利條件,2024年帶動群眾增收150余萬元。
華西社區報記者 朱佳慧 高昊焜 邛崍市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