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評論員 張立峰
“最快女護士”張水華上了熱搜,不僅僅是她奪得了2025哈爾濱馬拉松女子國內組冠軍,更因為她在比賽現場一句“希望領導支持調休”的公開喊話,把自己引向了輿論漩渦。如何合理表達個人訴求,如何處理好個人愛好與工作的關系,這反映出了無數職場人共同面臨的現實課題。
護士工作本就忙碌,輪休制更讓固定假期成為奢望。當高強度愛好遇上高強度職業,時間沖突幾乎不可避免。張水華的困境在于,馬拉松訓練需要系統性和連續性,而醫療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人員在崗保障。希望調休、如何調休,這本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需要與單位及同事多方共商的平衡題。
遺憾的是,公開“喊話”是一種沒得商量的方式。把個人訴求公開訴諸輿論,快速引發關注,直接把壓力丟給單位領導,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無助于解決問題。而領導回應“這是個人愛好”雖顯生硬,但確有其出于平衡的考量,若為個人愛好專門排休,可能引發其他同事的連鎖反應。
職場不是單人賽道,和諧的職場關系,是建立在雙向理解的基礎上的。張水華可以提前規劃、主動溝通調休事宜,用認真工作換取理解支持。當個人愛好實在和工作需要難以調和時,還得學會變通,有犧牲個人興趣愛好的心理準備。醫院在保障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多一些變通,與張水華一起探討更妥善的解決方案,盡量給予她一些支持和便利,在制度允許范圍內展現人情溫度。
工作與生活和諧統一,是職場人普遍追求的理想狀態。這種平衡的實現,需要從心態調整、時間管理、溝通協調等多維度入手,而單位與員工互相理解,樂于成就彼此,雙方才會走得更遠。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實踐證明,公開喊話不是職場最優解,溝通交流才適合我們的職場現實。
公開喊話看似爭取權益,實則把雙刃劍。
職場矛盾需要私下協商而非輿論施壓,領導生硬回應也暴露管理智慧不足。真正的雙向奔赴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既要主動溝通也要理解集體利益,醫院完全可以在排班彈性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護士的職業特殊性確實需要集體協作,但把個人訴求極端化處理只會兩敗俱傷。建議醫院設立專項運動支持計劃,像她完全可以通過承擔更多夜班換取周期性集訓假期,這才是現代職場該有的人性化解決方案。
張水華的困境戳中了無數打工人痛點,高強度工作壓縮了所有生活空間。但馬拉松訓練需要連續周期,這種硬沖突不是誰退讓的問題,而是整個醫療系統排班制度需要迭代升級。
領導回應雖然生硬但沒毛病,特殊崗位就得有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