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徐浩煊
【名片】
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轄5個村民小組,全村幅員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48畝,人口656戶1825人,黨員57人。
近年來,羊角嘴村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先后榮獲南充市4A先進村黨組織、南充市鄉村振興先進村、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村、四川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內,村民正在進行機械化插秧。張雨誠 攝
【先進事跡】
7月1日,南充市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村民何繼明正對自己管理的400畝水稻、玉米進行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勞作間隙,不時有老客戶打電話前來問詢,希望能“搶”到今年秋收的第一鐮大米預定。何繼明表示,兩個多月后,“羊角嘴大米”就將上市,預計能帶來3萬元左右的收入。
何繼明口中的“羊角嘴大米”,是羊角嘴村自有的農產品特色商標,于2023年正式注冊,當年便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由于品質上乘、價格實惠、產量不大,往往還未上市就被提前預定。
而“羊角嘴大米”的背后,則是羊角嘴村從“空殼村”到“聚寶盆”的蛻變。
“撂荒地沒人種、年輕人外出務工、人口老齡化嚴重。”談及幾年前的羊角嘴村,黨支部書記王喜全頗有感慨。十年前,羊角嘴村擁有近3000畝耕地,但有一大半撂荒。為了推進鄉村發展,村“兩委”班子想了很多辦法,建起養豬場、發展水產養殖,“花樣不少,但收效甚微?!?王喜全告訴記者。
轉機發生在四年前。2020年,在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村“兩委”班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由村黨組織領辦,成立合作社,用入股的方式把每家的地集中起來,統一整治、統一種植,變分散整治為統籌利用,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
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農機正在高標準農田內作業。曹帥 攝
“一子落”促進“全盤活”。借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契機,村域面積擴大的羊角嘴村,率先為村集體添置了一批農機,建起烘干房,并將閑置樓房改造成庫房。同時,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騰飛農機專業合作社、惠農供銷合作社三家合作社的職能職責,不斷提升農民培訓、農機服務、糧食收儲等服務水平。一年時間,就完成了1000余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100%。
據統計,2021年,在采取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下,羊角嘴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種了1048畝水稻。次年實現年產稻谷90萬斤、小麥40萬斤,凈利潤超過20萬元,“羊角嘴大米”的品牌應運而生。
“一天最多能賣200多斤小龍蝦,對于一個村來說,這個數字可不小。”王喜全介紹,得益于首次“試水”的豐碩成果,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等幾近荒廢的“老產業”,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統一經營管理下,開始盤活。在羊角嘴村北側,2座標準化養豬場建成運行,年出欄可達10000頭?!霸浀挠蕡霈F在升級為繁育場,在我們村還能實現自繁自育,產業鏈拉長,利潤也將隨之提升?!?王喜全告訴記者。
“老百姓的腰包還能再‘鼓’一點?!?王喜全表示,2022年全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2.6萬元。但這還不夠,下一步,羊角嘴村將圍繞品質提升做文章,在綠色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的要求下,對農產品生產進行標準化管理,著力提升單產。同時,羊角嘴村還將吸納電商人才,提高“羊角嘴大米”在互聯網市場的影響力,跑出村民增收“加速度”。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