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名片
長城戰略咨詢創建于1993年,是國內從業歷史最長的民營咨詢公司之一。其總部位于北京,在成都、重慶等國內19個地區設有業務中心,聚焦于為企業和高新區提供新經濟咨詢服務,連續9年入圍“中國管理咨詢機構50大名單”。
川觀智庫研究員 熊筱偉 李媛莉 攝影 李媛莉
《規劃綱要》要求,大力推進科技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
協同創新不能只靠科學家,也需要創新企業和創業者。而后者恰恰是過去20多年來,長城戰略咨詢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德祿主要關注的對象。在他看來,應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科學家成果轉化搭建舞臺、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提供支撐。
這方面成渝地區已經做了不少工作。在此基礎上,還應做些什么?近日在長城戰略咨詢北京總部,王德祿分享了他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
“給”數據
推動各類數據向企業開放,引導傳統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
不久前,為參加一場重慶的活動,王德祿凌晨5點就起床“做功課”,因此注意到兩個數字:成都高新區是全國注冊企業數量第二的高新區,而重慶高新區則是全國新增注冊企業數量第二的高新區。
這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成渝地區的創新創業活躍度,排在全國領先的位置。”王德祿認為,取得這樣的成績,和當地政府營造的良好環境有關。但他也提到,雖然工商注冊企業數量排名靠前,但從中生長出的新物種、獨角獸企業數量仍不盡如人意,這是差距,也是潛力和空間。
王德祿建議,成渝地區政府部門應繼續圍繞企業需求來行動,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這不是說建議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只靠給錢不可能培養出偉大企業家。一心盯著政府補貼的企業,只會越來越差。”王德祿認為,政府重點要“給”的,至少包括這三樣東西:數據、場景和制度。
所謂“給”數據,是指推動各類數據向企業開放。在他看來,當前這個時代以數據為驅動,數據成了推動創新企業成長、新物種誕生的直接驅動力。而要想更充分發揮數據作為資源的價值,前提是開放。這需要成渝地區政府部門把它作為一項戰略性工作,加大力度進一步推動相關改革。
此外他還提到一項工作:引導推動傳統產業和傳統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舉個具體例子,比如裝修,“這么復雜一件事,怎么把全過程都能‘上網’,實現網絡下單、網上監督進程等?事實上,不少企業就是通過‘數據驅動’把這件事做好的,成了獨角獸。同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還會孕育出很多新產業賽道。”
“給”場景
注重創意、小切口和爆發力,做好場景工作“三步曲”
所謂“給”場景或者說場景建設,本質是構建技術與應用對接的試驗場。
對此王德祿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如今在北京中關村,創新企業一般都不談在研發什么技術,而說自己在“突破什么場景”。兩者區別在于:研發是以技術本身為目的,而場景創新更多是聚焦真實市場需求去組織技術攻關。王德祿說,做好場景創新,有助于企業實現爆發式成長。
他進一步提出:政府主動培育和供給場景,成為地區發展新的競爭點,“為什么北京上海深圳都這么重視場景創新?因為場景已經成了稀缺資源,成了吸引各種前沿技術落地的競爭焦點。”王德祿認為在打造場景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將相關頭部企業吸引至成渝地區。
公開信息顯示,成渝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場景建設。如成都是國內最早發布場景機會清單的城市之一,同時還在支持建設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王德祿表示長城戰略咨詢目前也在和包括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等部門合作推進相關工作。就如何進一步深化相關工作,他給成渝地區提了兩方面建議——
就認知而言,可重點把握三個關鍵點:一是注重創意,場景不是對所有需求都加以滿足,而是尋找新創意和新技術的結合;二是小切口,不要搞“攤煎餅式創新”,把面鋪得很寬,聚焦精準的切入點就行;三是爆發力,聚焦那些有商業爆發可能的領域,追求快速迭代直至爆發成長。
就實踐而言,聚焦場景工作有“三步曲”:發布清單、企業對接、揭榜掛帥。“很多城市都在發布場景清單,但有些工作做得比較粗糙,(政府)發布了就完了。”王德祿表示發布后需要不同主體間(包括政府和企業、企業和企業)進行反復對接,對接創意、對接協作等。在對接好之后一定要公開招投標、開發布大會,讓企業有壓力、有動力。另外,這“三步曲”是循環滾動前進的過程,“持續的發布、持續的對接、持續的揭榜掛帥。”
王德祿提醒,根據既有經驗,好的場景背后的商業模式都相對簡單。如果商業模式特別復雜,尤其涉及跨公司合作,往往項目不可能爆發。此外圍繞推動場景建設和打造,當前成渝地區還可以探索加強合作,包括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建設新物種培育中心,共同發布一批場景以攜手做大影響力等。
“給”制度
創新智慧監管模式,推動形成更具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
至于“給”制度,說的是新治理。
王德祿認為在工業經濟時代,從經濟管理角度看,政府與企業、產業的關系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新經濟具有鮮明的生態化特征,超越了這種簡單的二元關系。政府也需要轉變角色,從管理走向治理,通過融入和培育生態來促進創新創業。
推動政府角色轉變的動力,是包括治理對象復雜化和治理邊界模糊在內的一系列問題。他解釋說因為創新創業常常涉及跨界,而只要一跨界,就對原有管理規則等提出新課題。一個具體案例是人工智能跨界醫療——當人工智能給病人看病,出了醫療事故誰的責任?怎么判斷人工智能有沒有行醫資格……一系列類似問題,都需要政府通過出臺新的治理辦法和政策,建立符合創新特征和規律的新規則。
王德祿表示,成渝地區出現萬億級創新企業不是不可能,一大關鍵在于做好新治理相關探索。具體到實施層面,他建議,包括以制度為中心做好治理數據的基礎建設,確保在相關制度約束下合理、高效利用數據;注重開放協同,推動形成更具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堅持審慎包容,創新智慧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引導新興技術在治理端發揮作用,利用數字化治理新工具來進行科學決策。他建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盡快出臺關于新治理方面的專題政策文件。此外他特別提到成都高新區探索“業界共治”
產業發展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類似本土經驗也完全可在更大范圍進行推廣。
【圈外話】
與其“搶人才” 不如夯實留人基礎
人才之于創新創業的作用無需多言。對人才工作,王德祿也談了他的觀點。
他認為如今人才的核心是流動。過去“人才跟著產業走”,如今正逐步向“產業跟著人才走”轉變。讓人才更自由地流動,才符合當前產業發展趨勢,“比如大學老師能自由進入市場,市場里的科研人員能隨時回到大學。”
“我們最近也參與了很多人才項目。和一般社會上‘搶人才’的觀點不一樣,我認為你再搶也沒有用。更重要的是你這個地方有沒有夯實人才向你流動的基礎。有基礎,才能吸引人、用好人。”根據他的觀察,人才正不斷從資源高地流入生態高地,這意味著吸引人才匯聚的地方,要有靈活的體制、與時俱進的政策、包容和自由的文化價值以及科學開放的氛圍。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雙城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點贊!!!
成渝雙圈
點贊
成渝雙圈
吸引人、用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