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湖北武漢市青山區因鋼而生,具有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有著“紅鋼城”的美譽,見證了中國工業化的輝煌歷程,也承受著環境污染帶來的傷害。但是現如今,曾經碼頭林立、砂石遍地、環境污染的生產岸線,已經轉變成為岸上見江、江上見灘、灘上復綠、青山綠水藍天再現的生態岸線。 生產岸線轉型生態岸線 江邊鋪就“綠地毯”
置身武漢市青山區的青山江灘,能感受到青山綠水、江灘如畫。關于青山江灘的變化,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況。這第一個關鍵詞——“綠色”。綿延長江畔的青山江灘全長7.5公里,綠化率高達80%,從空中俯瞰,宛如一條沿著長江鋪展的綠色“地毯”。青山江灘采取的是緩坡設計,相對于其他的長江堤防,它的坡度更緩,與之相對的綠化面積也就更多。經過精心規劃設計,這里是四季有花、四季常綠。據統計,這片江灘每年釋放氧氣2400噸,相當于是在城市中心栽種了一片20萬棵樹組成的森林,就像為城市安裝了一座天然氧吧。
但大家或許難以想象,就在十多年前,這里還是一條忙碌的生產岸線。如今,在滿目的綠色中只能從江邊佇立的起重機來感受青山老工業基地的印記。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江灘沿線的碼頭承擔著礦石、鋼鐵運輸任務。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當年這里砂石遍地、吊機轟鳴的繁忙景象。在經過十多年的系統化治理后,如今,再從同樣角度去拍攝這片江灘,江水仍在奔流,起重機已經成為游客游覽的景點,江灘變綠了,也變美了。 “海綿江灘”讓雨水變“活水” 這份綠色的直觀體驗背后藏著許多巧思,這就引出第二個關鍵詞——“創新”。青山江灘是湖北省首個 “海綿江灘”。
做個小實驗,把手中這瓶水倒在地面上,水很快就滲進了地磚下,消解速度非常快,就像是把水“喝”進去了。在下雨天,這樣的透水鋪裝就能夠幫助雨水快速下滲。
除了透水鋪裝之外,江灘還利用大量的下沉式的生態草溪和雨水花園的設計,讓雨水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這片濕地區域,蘆葦荷花相映成趣,它的用水可不是自來水,而是透水鋪裝下滲的雨水,還有順著草溪濕地匯入的雨水。
就在江灘的路面之下,藏著這樣的“凈化濾網”,雨水首先是經過植物根系與土壤過濾凈化,再下滲到地下水流入長江中,這也就更好地守護了長江的水質。這樣巧妙的設計也讓曾經惱人的雨水成為濕地景觀的活水源頭。在整個江灘,高低錯落的濕地也成了市民們親水觀江的好去處。 運動+露營 活力江灘花式玩法
提到親水,就要說第三個關鍵詞——“活力”。青山江灘采用緩坡設計,外立面都是方便游客上下的斜坡,是真正的全天候、全方位向市民游客開放,從曾經的臨江不見江到如今的人與水相親。
這里可以是充滿動感的運動場,每年有超百萬人次市民游客來此享受運動的快樂。這里也是開闊的“城市陽臺”,在江邊搭帳篷露營、喝咖啡成了新潮的體驗方式。這里還是浪漫的愛情見證地,全國首家長江邊婚姻登記點就設在此處。從2021年設立到現在,已經有3萬多對新人在這里開啟人生的新篇章。青山為媒、長江為證,是不是非常浪漫?可以說“生態+產業”的發展模式,正讓青山江灘持續煥發滿滿活力。
綠色、創新、活力,這三個關鍵詞不僅串聯起青山江灘的轉型脈絡,更是老工業城區如今鮮活的生活圖景。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