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夢嬌 川觀新聞記者 羅海韻 廣安觀察 甘文穎
9月5日,華鎣市四川領神航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神航”)車間內,生產組張國偉站在操作臺前,手指在按鈕間跳動,目光緊鎖屏幕數據;生產負責人沈文貴手持檢測工具,對模具進行毫米級校準。兩人額角沁汗,卻掩不住眼中的專注——這里,每道工序都關乎無人機模具的精度,容不得半點差池。
領神航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操作智能化機械設備加工制作無人機模具。
踏入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列陣轟鳴,合金鋼、航空鋁材經CNC(數字化控制)自動化數控機床雕琢成無人機、大型航空器模具,再進入復材車間進行復材生產。“這里是高性能復合材料制品‘誕生地’。”總經理唐小平指著一臺熱壓機,語氣自豪,“我們的核心產品是‘彩虹系列’無人機模具,年產值超2000萬元,所占全國市場份額逐年增加。”據了解,領神航已建成年產能3萬件以上纖維制品生產線。
車間墻上,一幅“作戰圖”格外醒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等目標被紅筆圈出。設計總監何仕強指著圖上“氫燃料電池”項目介紹:“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的電池,能量密度是傳統鋰電池的3倍,能讓無人機飛得更久、載得更重。”
領神航公司研發制造的“ 天璇翼”無人機產品
研發中心內,團隊正攻克大載重垂直起降無人機的技術瓶頸。“西藏、新疆的高原環境,對續航和載重是極限考驗。”何仕強從電腦里調出三維模型。屏幕上,一架翼展5米的無人機正在模擬飛行。他向記者介紹,“2027年12月上市后,公司將按流程批量生產該無人機,初步實現在高原地區垂直起降。”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何仕強透露,公司已成立自己的技術中心,未來有望用玄武巖纖維替代碳纖維,用于航天機翼。“依托華鎣的玄武巖資源,以及智能化轉型,企業生產精度提高10%,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20%。”他透露,公司計劃追加1000萬元投資升級智能設備,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玄武巖纖維高端制造商轉型。
通過前瞻性布局低空經濟賽道,領神航帶動了華鎣玄纖維產業鏈的“聚變”。產業鏈上游,四川帕沃可礦物纖維制品有限公司穩定供應高品質原絲;中游,電子產業園提供傳感器等核心部件;下游,領神航的無人機產品直指低空經濟藍海。去年,領神航通過經開區“鏈長制”對接會,與3家配套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未來將共同培育更多增長點。
領神航公司研發制造的無人機產品
“資金+服務”雙支撐體系,在華鎣山經開區已成常態。李建川是領神航工地項目部負責人,他指著正在安裝的復合材料生產線介紹,去年領神航申請到“智改數轉”經費61萬元,“通過工業用地審批‘綠色通道’, 政府幫我們協調了用地,依托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申請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比以前方便多了。”
今年4月,領神航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成功試飛,其外殼玄武巖纖維占比超30%。目前,公司已斬獲中航工業集團3000萬元無人機訂單,并與華鎣市政府共同申請低空飛行權限。“玄武巖產業是該園區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園區內已經形成從玄武巖原石到連續纖維,再到制品的完整產業鏈。”華鎣市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春明表示。
華鎣市的雄心不止于此。為推動玄纖復合材料應用于無人機領域,提高相關企業“智改數轉”核心競爭力,華鎣市出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以真金白銀提高企業現代化水平。“2024年,全市共9家企業獲得‘智改數轉’資金,共計1941萬元;今年預計有5家企業獲得專項補貼。”華鎣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饒燎表示。
產業協同效應帶動特色產業集群形成。“玄武巖纖維產業納入四川‘一體三翼’布局,玄武巖纖維產業上下游生產企業達8戶,領神航等企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華鎣山經開區負責人表示。
(圖源華鎣市融媒體中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