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溫江區涌泉街道清泉社區與轄區企業攜手打造的“未來可期創客空間”開業,為區域創業者搭建起了一處家門口的“創業港灣”。
作為溫江區人口密集型社區,清泉社區圍繞“在清泉?暖心田”服務理念,與企業合作打造創客空間,破解了創業者在空間、資源、生態層面的多重難題。在空間資源整合上,社區主動開放黨群服務中心、天來匯景閑置空間,配套政務服務窗口、共享會議室,還增設“清鄰茶鋪”“食刻相伴”助餐點,讓創業者無需奔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空間支持;企業則發揮運營優勢,對空間進行專業化規劃,確保場地使用高效便捷,實現“社區提供物理空間+企業負責運營管理”的良性配合。
資源對接環節,社企雙方以黨組織為核心紐帶,構建起高效的資源流通網絡。社區憑借基層治理優勢,打通政策解讀、人脈鏈接等資源通道,聯動專業社工機構上門走訪創業者,精準收集需求;“未來可期”企業則依托自身行業資源,為創業者匹配市場渠道、技術指導等商業資源。此前,雙方已聯合成都電視臺推出“魚鳧新勢力”全媒體運營師培訓,為創業者提供專業技能孵化,后續還將持續拓展此類合作項目,讓資源對接從“單點幫扶”轉向“系統賦能”。
在生態共建層面,社企雙方創新引入“社區合伙人”機制,將創客空間深度融入社區服務生態。創業者在依托空間實現商業發展的同時,可通過參與社區公益服務反哺社區,形成“創業帶動公益、公益豐富社區”的閉環。例如,“社區合伙人”的創業項目可優先承接社區便民服務訂單,既為項目帶來初期營收,也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真正實現社企、創業者與社區居民的三方共贏。
除了“搭臺子”,社企雙方更注重以“暖服務”為創業者保駕護航。社區與企業共同推出“早餐會”,將會議室搬到餐桌旁,在輕松的氛圍中面對面傾聽創業者訴求,現場協調解決場地租賃、政策申報等難題;社區安排專人全程“陪跑”,從場地協調到政策解讀,從運營建議到資源鏈接,為創業者掃清非核心業務障礙;企業則組建專業服務團隊,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梳理、市場推廣等個性化指導,讓創業之路少走彎路。
清泉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與企業的合作,是社區探索社企協同賦能創業的新起點。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三單對接,把紅色基因融入創業孵化全過程,讓黨建成為社企合作、創業發展的“紅色引擎”。同時,進一步優化空間共享效率、提升服務對接精準度,降低創業門檻,助力青年創業、女性創業及小微企業起步,推動“商業價值+社會價值”雙提升,讓創客空間不僅成為優質項目的孵化地,更成為傳遞溫暖與希望的創業家園。
華西社區報記者 李玥林 社區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