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何勤華 涼山觀察 李思行 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 鄧朝
9月4日,第十一屆四川農業博覽會在成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主題市(州)”,涼山彝族自治州以1008平方米的彝族風情展館成為現場一大亮點。涼山館打造了“百果薈萃”“四季菜籃”“林果山珍”等多個主題展區,300多種原生態農產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現代科技與傳統農耕和諧共生,全面展示了涼山“農業+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嶄新面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體驗。
農特產品展示。
涼山展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將科技力量與自然之美結合。在航天育種展區,一批經過太空育種的作物種子格外吸睛——歷經27年,先后開展4次太空育種,已在涼山培育出抗病性、產量等性狀突出的小麥、馬鈴薯、玉米等有益突變體應用于作物育種。
農特產品展示。
生態展區宛如一個微縮的“大涼山生態百寶園”:會理石榴、鹽源蘋果果香誘人;涼山黑豬、布拖黑綿羊,以其天然養殖方式彰顯品質優勢。海椒面疊加冕寧刺梨的吃法,讓觀眾贊不絕口。
民族文化同樣彰顯涼山魅力。涼山館內,原生態彝族歌舞引得觀眾紛紛加入舞動。也有不少人高舉手機,取景框對準舞者們的翩然舞步;非遺展區內,繡娘們飛針走線,將山林間的走獸飛鳥繡制在衣裙之上;會理綠陶傳承人現場展示“窯變”技藝,每件作品都堪稱“火與土的藝術珍品”。
涼山1008平方米展館既展示好物,也以彝族歌舞吸引現場觀眾的目光。
展館還融入科技互動體驗:AI合影區讓觀眾瞬間“抵達”瀘沽湖、邛海等風景勝地;明灶美食區現場烤制的坨坨肉、苦蕎餅香氣撲鼻,讓觀眾在品嘗中領略地道的彝家風味。
涼山館不僅好看好玩,更是一個高效的產銷對接平臺。開展首日,商務洽談區便熱鬧非凡:涼山州商務局邀請20余家州內外優質采購商、州政府駐蓉辦事處邀請30余家省直幫扶部門到涼山館進行采購洽談。
選購農特產品。
據了解,涼山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業強州”戰略,并以科技為動力、以文化為情感紐帶,推動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走向全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