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淳樂咖啡莊園,遙望群山綿綿,近聞流水潺潺,抿下一口琥珀色的咖啡,醇厚的滋味由舌尖彌漫至心頭。“很云南嘎!”北京游客饒女士用一句剛學會的本地方言,概括唇齒間停留的咖啡香。
“時光仿佛變慢了下來,開在鄉村里的咖啡館,讓忙里偷閑的都市人遠離喧囂,盡享山水風光。”杯盞中的咖啡,是饒女士自己研磨手沖的,沉浸式體驗了從“種子”到“杯子”的咖啡之旅。
在云南,一個個坐落于綠水青山的咖啡莊園、鄉村咖啡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聞得到咖啡香,被人們親切地喚作“村咖”;品一杯云南小粒咖啡,開啟“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味蕾盛宴。
在普洱市寧洱縣淳樂咖啡莊園。新華社記者 荊昭延 攝
“村咖”是風景,更是“錢景”。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云南咖啡種植面積超120萬畝,產量超14萬噸,占全國總面積的98%以上;農業產值近50億元,同比增長13%。
“咖農的勞作應該被看見。”返鄉創業的普洱市青年李丹說,她通過自媒體幫助老鄉賣咖啡,收益可觀。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外地人,尤其年輕人,奔赴云南的廣大鄉村、扎根泥土,成為農創客、文創客、科創客,從事與咖啡相關的生產經營,鄉村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在北歸咖啡莊園,咖啡師正在制作咖啡。新華社記者 荊昭延 攝
“我們打造‘一戶一業態’的經營模式,許多村民通過培訓,從傳統咖農轉型為民宿管家、咖啡師、體驗導師等新職業,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美麗星村有風咖谷運營負責人代曉燕說,項目不僅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還引進外來專業人員在村就業創業。“游客除了參與從咖啡種植、采摘、加工到品鑒的全鏈條過程,還可以在非遺場館體驗絕版木刻、去馬場馳騁、去農場耕種作物……”代曉燕說。
在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小朋友在咖啡師的指導下,體驗制作手沖咖啡。新華社記者 荊昭延 攝
在古樸和時尚的碰撞中,“咖啡+鄉村旅游”“咖啡+影視”“咖啡+研學”等多元業態紛紛落駐鄉村,有效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農產品銷售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村民增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助益。
中國咖啡看云南,小杯盞中裝得下“大世界”。昆明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出口咖啡和咖啡制品貨值6.5億元,同比增長8.4%,覆蓋到荷蘭、德國、越南等34個國家和地區。
用咖啡豆制作的咖啡餅干。新華社記者 荊昭延 攝
經過多年發展,云南咖啡產業從有到優,構建起日益成熟的產業鏈體系,“咖啡+”融合業態,助力“村咖”在激烈的競爭中煥發新生。
咖啡豆項鏈、咖啡紗線佤族織錦、咖啡薄脆餅干、咖啡牙膏……越來越多富有鄉村特色的農產品擦亮了云南咖啡“金名片”,“村咖”產業的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撰文:荊昭延
來源:新華社
資料:普洱市委宣傳部
信息員:趙昕
編輯:陳皓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