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等4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擬進行審查公示》。新建宜常高鐵項目環評報告有望在9月份獲得批復,項目開工進入倒計時階段。宜常高鐵環評報告在今年4月25日發布征求意見稿,6月18日發布上報前公示稿,6月30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受理并在7月底完成現場考察評估工作。按照慣例,項目擬審查公示發布后,環評報告即進入正式批復流程。例如溫福高鐵項目從公示到批復僅用時15天。環評批復后項目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也將同步批復,也就是說宜常高鐵項目具備了在9月份啟動施工招標的條件。
根據擬審查公示:
宜常高鐵項目包括正線及相關工程。正線起自湖北宜昌市長陽東站(在建),經宜昌市、荊州市,接入湖南常德市常德站(既有)。
全長184.73公里(湖北86.26公里、湖南98.47公里),按高速鐵路標準建設,為雙線電氣化客運專線,設計速度為350公里/小時;設車站6座,其中新建4座,利用既有2座;新建牽引變電所3座,改建2座。相關工程為長陽東站聯絡線(長0.14公里),設計速度為16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310.72億,其中環保投資11.33億。
項目建設單位為國鐵集團(湖北漢十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懷邵衡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環評報告編制單位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據悉,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簡稱“宜常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港澳通道西翼重要的協作通道;是深入落實服務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串聯鄂西生態經濟圈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促進沿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一條以承擔中長途通過客流為主的高速鐵路。
項目可研已在2024年12月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以《關于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發改基礎〔2024〕1830號)批準。
全線新建車站4座,分別為宜都站、松滋西站、澧縣西站和臨澧東站。
據項目環評報告,本項目共計穿越環境敏感區7處,其中生態敏感區2處,包括濕地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處(省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處;文物保護單位3處。
本工程共計穿越5處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湖北省1處、湖南省4處,主要以橋梁和隧道形式穿越。項目已取得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下發的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
本工程評價范圍內有聲環境保護目標193處,評價對噪聲預測超標的保護目標采取了設置聲屏障、安裝隔聲窗等降噪措施;振動環境保護目標178處,評價對振動預測超標的保護目標采取了拆遷或功能置換,措施后環境振動達標。
工程在選線時對重要的生態環境敏感目標進行了繞避,對確實無法繞避的采用環境影響較小的方案,并采取各項有效措施控制工程的不利影響。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設具有環境可行性。
宜常高鐵建成后呼南通道益陽以北段將全線貫通,將打通宜昌和鄂西地區南下以及湘西、常德地區北上的高鐵新通道,常德至北京和宜昌至廣州方向將更加便捷。同時與“十四五”規劃的張家界至石門(澧縣)高鐵連通后,還能構建武漢至貴陽的高鐵新通道。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