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歡
對于川中丘陵地區的鄉村,我并不陌生。剛到四川日報工作時,我被安排到川中地區駐站,曾一次次在下鄉采訪時,聽那里的鄉親們講述他們的期盼:“村里的泥巴路,要能鋪上水泥就好了!”“ “好久才能像你們城里人一樣,用上自來水哦。” “娃兒在外面打工,想見一面不容易。”……
時隔10多年,當我跟隨者川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大型融媒體采訪報道的南充小分隊,再次走進川中丘陵地區的鄉村時,舉目所見,他們曾經期盼的都已經成為現實——一路行來,歷經南充高坪區、營山、蓬安、儀隴4縣區,我們所到的每一個小村都如此井井有條:水、電、氣通到村民屋里;垃圾箱、文明提示牌矗立在村道旁;村財務收支單、村干部職責等事項一一上墻公示……除了這些標配外,有的村建起了遠程視頻通話室,方便村里的老人與在外務工的子女視頻對話;有的村建起“黨群服務中心”,內設“便民服務處”“政策咨詢處”“矛盾糾紛調解處”等……
基礎設施的完善,基層治理的優化,為村莊產業發展提供著支撐——從果實累累的大片柑橘園,到日漸興旺的黃羊養殖合作社;從無中生有的“百牛渡江”旅游發展創意,到借力省農科院專家等,建起蠶桑良種繁育基地;從布局產業發展到探索利益鏈接新機制……這片紅土地,以最飽滿的生機,迎接著外來投資者,迎接著歸來創業的鄉親們。
從這份不竭的生機中,我們看到川人踏踏實實謀事干事的質樸本色,看到川人不等不靠追尋幸福的奮斗精神。這份本色,這種精神,也必將引領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樂觀向前,走出又一個氣象萬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