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田珊
“對外公布收費標準后,有近20家企業前來咨詢貨運事宜,有的企業當天就簽訂了合作協議。”8月27日,內江國際物流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8月7日正式投入運營后,吸引了大批企業關注,“近期便會有大批貨物進港。”
這條鐵路專用線不僅串聯起成渝鐵路、內六鐵路,還能高效整合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資源,是內江外貿發展物流環節的助推器。
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投入運營。內江觀察 唐廣 攝
據統計,1月—7月,內江外貿進出口總額77.59億元,同比增長61.4%,總量、增速均位列全省前列,其中出口65.08億元,同比增長達62.5%。
放大區位優勢
“節點+通道”雙重賦能
“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投用后,貨物從內江國際物流港出發,通過火車經西部陸海新通道,50小時就能運抵廣西欽州港,再通過海運方式就能通達《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重要節點港口。”內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杜介紹。
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投入運營。內江觀察 唐廣 攝
內江地處成渝發展主軸,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通達的交通為物流暢通提供了堅實保障。據統計,內江目前已與178個國家(地區)建立貿易伙伴關系,與18個國外城市和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通中老、中緬等15條國際班列線路。
此外,首個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建立,西部首個航空物流城市貨站啟用,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作,首個“四川—東南亞產業合作園區”成功創建……“節點+通道”的雙重賦能,內江區位因素優勢還在不斷放大。
立足區位優勢,內江國際物流港鐵路專用線進一步優化流程,推行全流程智慧調度,確保貨物“快進快出”。李杜說,未來物流港將與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內江公路物流園協同聯動,打造“公鐵水空”立體物流網,以“多式聯運”拓展開放版圖,助力內江聯通全球市場。
優化產業結構
打造多支“外貿主力軍”
8月中旬,第35屆香港美食博覽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啟幕,來自內江的雷三朵奶酥作為“甜味+”產業的代表,賺足了眼球。同樣受到熱捧的還有牛乳派、果仁奶酥、低糖奶莓酥等多款產品。參加博覽會,是該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的舉措之一。
以香港為“跳板”,積極出海的不止這一家企業。近年來,不少內江產品海外“圈粉”。農特產品方面,“川香念·內江牛肉面”成功打開泰國市場,資中生姜成功出口歐盟,黃老五花生酥、資中血橙、茂源檸檬、田家紫皮大蒜等特色產品也遠銷海外多地。
“內江造”機電產品也是“外貿主力軍”之一。“1月到8月,我們總出口量比去年增長了20%。”四川興明泰機械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負責人尤華麗告訴記者,今年企業出口業務量已經占到總量的70%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
企業努力“走出去”,內江也強舉措擴渠道,加大從海外市場的進口規模。在內江國際物流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內江市天潤商貿有限公司(簡稱天潤商貿)倉庫中,工作人員正在查驗一批剛進口的光學鏡片,這是今年以來內江天潤商貿進口的第9批貨物。
“此批貨物共計60多箱,貨值9000余萬元。”天潤商貿貿易事業部負責人胡芮齊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天潤商貿已完成的進口貨物金額為4.13億元人民幣,到年底,公司預計還會完成2.87億元人民幣的貨物進口,其中包括光學鏡片、電子元器件等產品。
今年以來,內江外貿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呈現出本土實績企業比重大幅上揚的趨勢。1月—6月,本土實績企業進出口總額達16.56億元,占比較去年提高了11.7個百分點。同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也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同比增長41.3%。
政策精準賦能
降低風險保駕護航
外貿穩步增長,背后既有企業與市場的雙向奔赴,也有政策規劃的保駕護航。
今年初,內江市出臺落實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為外貿發展增添動力。
“我們全力支持企業參加廣交會、法國JEC復合材料展等國內外展會,助力企業斬獲意向訂單1.5億元。同時,組織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赴印尼、老撾等國開展系列經貿促進活動,順利簽署進口協議9.5億元。”內江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外貿保穩提質的既定目標,內江將堅持一對一幫扶,精準聚焦,解決外貿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為了降低企業出海風險,內江市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參加“川行天下”活動,去年一年組織了30余戶次企業參加百余場展會。
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產業基礎的不斷夯實、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內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散發著內江外貿的“熱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