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張紅霞 趙澤宇
9月2日上午,2026成都米其林指南完整榜單線上發布,分為5檔,共76家餐廳上榜。總數較去年新增3家,變化最多的在指南入選餐廳(36家中,5家新上榜餐廳)、必比登推介(27家中,3家新上榜餐廳,1家轉自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
與2022年首榜50家餐廳相較,5年間,成都米其林新增部分多分布于中檔和大眾餐館,煙火氣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煙火小店”被看見、被認可。
“煙火小店”更親民,更貼近市場
米其林成都榜單發布5年,今年是首次沒有線下發布的年度,大家都在等候公眾號“米其林指南”揭曉答案。
榜單剛一發布,便迅速刷屏朋友圈。今年以來,餐飲業遭遇“寒流”,許多人猜測今年榜單會“變化劇烈”。然而,看到76家上榜餐廳名單,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綠星、二星、一星共14家餐廳,只有一家變更,即一星餐廳偲廚于今年2月關閉,更換為蔻(Co-)餐廳。多位主理人發圈慶祝“蟬聯成功”,也都表示上榜堅定了原有理念。連續5年上榜二星,玉芝蘭主理人蘭桂均說:“努力,淡定,堅守自己理念,不受花花世界影響。”
變化較大的“必比登推介”榜中,2025榜上有名的6家面店、1家肥腸粉店、1家餃子館,在新榜單中仍穩列其中。新增4家餐廳中,除了1家是由指南餐廳下滑而來,另外三家分別為百年粉蒸牛肉、厝下、曾牛肉,都是坊間所說的“蒼蠅館子”,其共同的特點是:干凈、上菜快、有爆款菜、味道較均衡。
宋川呈現的傳統川菜——蒜泥白肉
四川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對榜單的感受是:“煙火氣是成都的幸福感之一,更多價格親民的‘煙火小店’上榜,也是米其林榜單貼近市場和食客的反應。”
記者對比了5年榜單,上榜餐廳經歷了50家、56家、69家、73家、76家的增長陽線,增加最多的是必比登推介,從13家到27家;其次是指南入選餐廳,從28家到36家,充分彰顯了“煙火氣”在榜單中的份量。
“雙品牌”上榜增多,傳統川味求變
在中檔餐廳云集的指南入選榜中,5家餐廳首次入選,分別是創新菜餐廳旦,川菜餐廳運、且芳香、宋川和琬琰。
新上榜指南餐廳且芳香
正在陜西度假的琬琰餐廳主理人許董聞訊喜出望外。琬琰開業一年得此殊榮,許董感慨說:“作為陜西人,我做川菜無門無派無背景,上榜米其林是對用心做菜的餐飲人的莫大鼓勵。”3年前,在太古里拿下一幢樓的宋川,今年5月低調開業。這家首店在廣州的全國首家川菜米其林一星餐廳,以長期主義的心態回到川菜“大本營”開店,仍快速獲得了米其林“美食星探”的青睞。投資人宋海洋表示:“上榜是鼓勵,我們的目標可以更高,繼續調整繼續努力!”
誕生于廣州的宋川,把回到川菜“大本營”的新店開在了太古里
開業不久就上榜的,還有今年4月開業的且芳香。與宋川兩店上榜相似,指南入選榜單中,且芳香、隱廬·古法川菜、柴門公館3家餐廳都是3家一星餐廳的副品牌,分別對應芳香景、銀鍋和柴門薈。
且芳香、芳香景兩店創始人李安君表示,評選結果在“意料之外”。她說,且芳香位于光華街小巷,以傳統家常川菜為主,恢復了“犀浦鰱魚”等失傳老菜,價位在人均70—150元之間,“雖然我們開業就在排隊,但還只能保本,午餐還需要用心經營。”芳香景自米其林成都榜單誕生以來,5年蟬聯一星餐廳,李安君說:“我們還需要向包括西餐在內的其他菜系學習。”
且芳香恢復的失傳老菜——犀浦鰱魚
柴門公館、柴門薈連續5年上榜,創始人陳天福表示,兩店定位清晰,在同類餐廳中各有特色,例如走高端路線的柴門薈在食材上創新,將選材視野擴大到全球;走中檔路線的柴門公館在家常味上求變,注重突出川味,如豆瓣、海椒等調料運用。國慶前,柴門系將在太古里誕生新店“福蓉川”,會更加注重川菜麻辣調性,開發更多麻辣配方,探索鮮香與麻辣更多層次的組合。
年輕化,是新版榜單透露出的另一股新風向。新晉米其林一星餐廳的蔻(Co-)餐廳由年輕團隊打造,第一次入選米其林指南的創新菜餐廳旦,也積累了一大批年輕食客。
“總體來說,2026米其林榜單保持了穩健風格,注重本地化、多元化、年輕化的導向沒變,這也彰顯了國際榜單在面對市場風云變幻時的定力。”知名美食評論人“裸食”表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美食之都名不虛傳!